“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物種進化的不二法則,即在危機中,只有適應能力最強,面臨危機靈活求變的物種才得以生存,進而繁衍生息。作為企業,也正是在競爭的法則中變得強大或遭淘汰。面對危機,優秀的企業懂得利用自身優勢以及外部資源,尋求轉型或升級,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而在危機中一成不變,躑躅不前的企業,只能在殘酷的競爭中消亡。
據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最大的外貿省份廣東省,09年第一季度進出口同比下降了23.1%.這個數據說明,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進一步惡化。在經歷了08年一整年的經濟下挫后,中國企業事實上已經進行了一輪殘酷的洗禮,08年上半年倒下的中小企業是這次金融危機的犧牲品,而幸存的企業,一部分通過產業升級正轉危為機,另一部分陷于青黃不接的轉型泥沼中,剩下一部分則隨波逐流前景不明。最后,經過與危機抗爭尋求生存的過程,企業主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變,不一定行;不變,一定不行。
因此,企業的轉型和升級成了企業應對危機不得不為的一個途徑,外部因素推動著企業為適應市場環境而對自身作出相應的調整。在作出改變之前,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產業結構矛盾顯現、經濟周期性調整的現狀中面臨什么困難?存在的問題是什么?用友在一份《中國企業百名CEO調查報告》(以下簡稱用友報告)中指出:訂單壓力凸顯、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資金緊張、人力資源成本持續上升、節能環保責任加重,以及風險控制能力不足,是中國企業現在和未來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應對的六大關鍵挑戰。
外貿的萎縮導致訂單減少,企業收入銳減,庫存激增,而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庫存造成巨大的成本風險,再加上人才、環保等成本的增加,對于以制造為主的企業來說,已經是險象環生,面對當前形勢,企業必須做出轉型升級的選擇,這既是企業為了持續發展必須采取的舉措,也是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克服以上六點困難,尋找企業轉型、升級的途徑,挖掘出新的市場機會和增長點?用友報告中總結出六條轉型升級途徑:從外銷向內銷轉型;從代工向自主品牌轉型;從低端向高端升級;從制造向服務轉型;整合產業鏈資源;從粗放經營向精細管理升級。
看完這份報告,筆者更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如何實現從低端向高端升級。
中國雖是全球制造大國但絕非強國,相信這一點沒有人會提出異議。以食品行業中的茶葉為例,它應該屬于科技含量不高的低端行業,但中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有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眾多名茶,卻沒有一個在國際上叫得響的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加上出口茶商相互壓價,形成了所謂“種植面積世界第一,產量世界第一,出口量第三,創匯額第四”的怪現狀。中國出口茶葉在國際市場上每公斤僅售2美元左右,平均茶價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蘭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亞的還要低20%.而英國雖然自身不產茶,卻擁有全球最大的茶葉公司———立頓。立頓紅茶每年的銷售額超過30億美元,幾乎相當于我國目前茶葉產值的70%.因此,低端行業如果能夠做到立頓這樣市場份額,其經濟價值應該不比高科技企業遜色。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在從低端向高端升級的道路上,其實有非常大的空間。處在產業鏈低端苦苦掙扎是大部分國內企業生存的現狀,不但賺的是辛苦錢,而且對下流廠商依賴太大,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風聲鶴唳,金融危機一來更是一片哀鴻!《中國企業百名CEO調查報告》顯示,49%的CEO已經開始將產品向高端升級,26%的CEO已經有明確的升級高端的方案和時間規劃,75%的企業CEO已經做出了明確的選擇和實實在在的舉措。
事實上,經過一年多的摸索,相當一部分中國企業開始放棄單一的制造代工,轉向品牌化發展經營。并建立靈活的企業多組織、靈活的架構,適應商業創新需求。一部分企業通過走內銷和品牌化經營方式,走到了“利潤更高”的藍海市場。比如上海春日機械,2006年及以前,春日機械的普通機器設備產品產量占企業全部產量的70%,到了2007年,技術、難度高的高端機器設備產品產量占到80%。普通機器設備產品的凈利潤率介于5-8%,高端機器設備產品的凈利潤率為20%。2007年下半年開始,春日機械將產品由低端向高端升級后,產品總產量和銷量雖然大幅縮減,但收入基本持平。2007年收入1.8億元,2008年收入1.6億元,同時成本大幅下降。春日機械通過研發制造高端產品升級,不僅擴大了海外市場銷量,同時還增強了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可謂一舉兩得。產品升級、量減價增、低端升級高端幫助春日機械穩健、輕松地渡過危機難關。
《中國企業百名CEO調查報告》在最后提到了企業轉型如何重塑企業基本面的問題,其中三個關鍵要素是:持續創新、管理提升、提高人力績效。而持續創新是企業成功轉型的引擎,也是中國企業實現向產業鏈高端進化的最根本依靠。這要求企業在管理層面擁有創新思維;在研發層面要有創新思路,在制造層面要有創新技術;在營銷層面要有創新策略。在長期戰略上,企業的一切運作都要以求新求變的方式運營。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思轉型的企業沒有前途,沒有創新的轉型不可能會成功。從全球產業鏈的低端走向高端,已是國內企業轉型的必由之路,時刻保持創新則是企業成功轉型的基礎和動力。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能夠長期存在的物種:既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企業的生存亦如此,相信國內的CEO們如果認真研讀《報告》之后,在思考如何加速企業轉型之時,應該會有較一個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