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小企業外貿可能踩中的陷阱
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雖然想在國際貿易中分到一杯羹,但往往又怕上當受騙,在外貿出口過程中,有哪些可能踩中的陷阱,企業如何去識破并避開這些陷阱呢?
對于國內企業與國外買家做生意時可能踩中的陷阱有很多:
陷阱一:國外買家要求賒貨
現在由于生產力過剩,很多企業一見到外商要貨便頭腦發熱,沒有留意到付款方式隱藏的風險。例如,有些買家讓企業賒貨品,貨品賣得出再給錢,賣不出就積壓著,把風險轉嫁到企業身上。
建議:付款方式最好采用L/C信用證,而且要有聲譽的銀行開出的信用證,因為在南美、中美洲等國家,甚至3元、10元就可以開銀行。更次之為D/P(付款交單),D/A(承兌交單),即使是關系比較密切的客戶,也盡量不要采用賒貨的方式。
陷阱二:買家隱瞞申請破產保護的事實
有些買家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但企業已經把貨物運出,追討不到貨款,經過調查才發現買家根本無還款能力。但由于買家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企業根本無法控告這樣的買家。
建議:調查買家的信用狀況,可以通過律師或信用評級機構調查、評估買家評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