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緬甸工人罷工還打砸搶,中資服裝廠過去兩個半月經歷了什么
一家位于緬甸仰光蘭達亞工業區的中資服裝廠23日遭遇數百名緬籍罷工工人及外來人員打砸破壞,7名中國籍員工在廠內被困9小時才獲準離開。企業負責人說,該廠已經被占據近一個月,迄今仍被罷工者控制。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24日通報,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工作組和緬甸警方的通力協作下,被圍困的中方員工已于23日下午安全離開現場。據悉,目前5名帶頭肇事者已被緬甸警方扣押。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正繼續與緬方交涉,要求緬方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恢復工廠正常生活生產秩序,依法懲處肇事者,切實維護中國公民和中資企業在緬合法權益。
【兩次罷工 緬甸籍工人提出這些要求】
遭到破壞的“杭州百藝紡織制衣有限公司(緬甸)”位于仰光蘭達亞工業區,在緬甸設廠并注冊已有3年,共有10名中國籍員工和500名左右緬籍員工。
記者23日下午5點半左右趕到工廠,看到大門附近有100多名緬籍人員,不允許記者拍照。
在記者表明身份后,其中一人稱,他們領頭人不接受采訪、不允許采訪、不允許拍照。記者透過半開的大門看到廠里罷工人員聚集,地面狼藉一片。
在工廠附近,記者找到了工廠總監陳紅衛和7名剛獲準出廠的中國籍員工。他們當天在廠內被困9小時,下午5點左右被允許離開。
陳紅衛告訴記者,工廠董事長章先生當天早些時候在蘭達亞管理局與警方、行業代表、行業員工代表等協商,應該做了一些讓步,才獲得了中方員工離廠許可。
據陳紅衛介紹,工廠發生過兩次罷工事件,第一次為2016年12月7日至15日,第二次為今年1月30日至今。
他說,第一次罷工有300多名緬籍員工參與罷工,提出10條訴求,包括按照工人能力每月額外給予獎金、中方員工不直接參與管理、中方員工不使用緬籍員工廁所、每月增加發放工齡獎金等。
雖然經蘭達亞地區的勞工部門協調后,工廠答應了這些要求,但罷工結束后至1月30日的這段時間,工廠生產產量一直沒有恢復到罷工前的水平。
1月30日,一些緬籍員工要求工廠重新雇傭一名因連續曠工、違反勞工合同、按規定屬于自動離職的員工,因廠方沒有同意,緬籍員工再次組織罷工。
這次罷工方工人訴求主要為3點,一是重新雇傭這名員工,二是推翻首次罷工后制定的獎金評定規則并重新制定,三是要求由他們取代工廠原有工會。
陳紅衛說,那名連續曠工、自動離職的員工為緬甸工會聯合會成員。廠方與該組織協商時,緬甸工會聯合會主席吳貌貌建議工廠繼續聘用那名工人。另外,罷工事件還有其他領頭人也是緬甸工會聯合會成員。
該廠設備維護人員周某某等人說,在第一次罷工前,廠內從來沒有發生任何類似事件,偶爾員工之間發生點小摩擦,也沒有什么影響,可以說事前毫無征兆,很可能是受人煽動。
【被毆遭砸遇劫 中國籍員工從未還手】
在23日的打砸破壞事件中,7名中國員工一度被困于工廠內,至下午5時左右,經中國大使館和警方交涉,7人獲準離開工廠,但廠房仍被罷工人員占據。
陳紅衛說,其實從1月30日起,工廠一直處于被占狀態,罷工人員吃住都在工廠里。他們不允許其他員工工作,不允許工作人員去倉庫取制作服裝輔料,還限制中國籍員工離開工廠。
據陳紅衛、中國籍女廠長徐女士、車間主任李某、設備維護人員周某等描述,中國籍男員工在3日至9日期間還曾被罷工人員毆打。
陳紅衛向記者展示了他9日遭毆打留下的傷痕。當天經協調,他得以離開廠房去醫院治療,此后不敢回去,只能藏在工廠附近,和里面中國員工通過手機聯系。
陳紅衛和車間主任李某都說,中國籍員工一直保持克制,從沒還手,因為對方動手的基本都是女員工,而男員工有可能在背后唆使,中國員工避免給對方留下把柄。
設備維護員周某告訴記者,數百名罷工人員從22日晚間開始打砸工廠外面監控設備,23日早晨一些罷工人員戴上了口罩,隨即發生了打砸工廠宣傳欄、成衣面料倉庫、中方員工食堂的事件。
隨后,罷工人員還到中方員工宿舍洗劫行李箱,劫走一些貴重物品,并砸毀廠內汽車數輛。按照被困中國員工描述,男員工宿舍內的財物基本被洗劫一空,但沒有發生直接肢體沖突,女員工基本沒有財物損失。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23日夜間通過網站發布公告,使館負責人當天緊急聯系緬甸外交部、內政部、仰光省政府,就服裝廠遭不法分子沖擊事件向緬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緬方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中國公民人身安全和中資企業財產安全,并依法懲處肇事者。
緬方承諾,政府會依法保護中國企業和人員的安全和權益,將盡快妥善處理有關問題。
同日,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赴上述中資服裝廠探望了中資企業員工,并敦促緬方執法部門盡快恢復現場秩序。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正繼續做有關方面工作,全力維護中國公民和中資機構在緬合法權益。(記者莊北寧,編輯 徐曉蕾、陳杉,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2015年新聞
緬甸仰光萊達雅工業區制衣廠向伊洛瓦底轉移
2015-01-07 中國縫制設備網
伊洛瓦底省政府發布消息,近期將批準九家自仰光市萊達雅工業,轉移至伊洛瓦底省的大型制衣廠。緬甸中文網已經向萊達雅工業區管理部門致電確認了此事,工業區稱確實有九家工廠申請轉移往伊洛瓦底省。
這九家工廠經營者稱仰光市萊達雅工業區土地租賃費用越來越高,同時工人不斷要求上漲工資,頻繁舉行罷工示威,導致工廠無法有效有序運營,因此只能選擇轉移至工人工資稍低,土地租賃費用也相對便宜的伊洛瓦底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