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臺從德國運往安徽省績溪縣人民醫院的進口CT機到達目的地。經過安徽檢驗檢疫局現場檢驗合格。這臺價值290萬元人民幣的進口醫療器械是德國公司的商業賠償。 2004年績溪縣人民醫院利用德國貸款購買了一套進口醫療設備,包括CT機、500mAX光機、C形臂X光機,均為德國某公司生產。
今年7月11日,這批貨物由中外運安徽分公司的兩輛廂式貨車從上海運出,車廂外用雨布防潮。途中突遇暴雨。到達目的地時,德國公司、運輸公司、醫院三方同時在場監視卸貨。當場發現一部貨車的貨物外包裝被雨水淋濕。當日,檢驗檢疫人員趕到現場,勘查后發現,這個車廂裝有4只包裝箱:2只木箱、2只紙箱。紙箱被雨水淋濕變形,內部設備可以窺見。其中一只紙箱內無任何防潮保護設施,另一只只有塑料膜保護。
隨后安徽局檢驗檢疫人員對這批貨物開箱檢驗,確認木質包裝中的500mAX光機、C形臂X光機外包裝雖然受潮,但內部有塑料真空包裝并添加防潮劑,真空包裝內還有兩層密封包裝,設備保護完好,可以開始進入安裝檢驗程序。而紙箱包裝箱內均為CT機的核心部件,價值占整套設備的三分之一。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嚴重受潮,已經無法安裝。
這是一起因包裝使用不當,導致貨物受損的問題。外方違反了雙方簽訂的合同中關于包裝“能適應氣候變化、防潮、抗震及防粗魯搬運”的規定。
鑒于德國政府貸款項目購買德國醫療設備的做法在全國尚有多家,為幫助德國公司改進包裝,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安徽檢驗檢疫局立即將此事向國家質檢總局報告,建議對德國該公司的Emotion型CT的包裝進行風險預警通告。同時,依法出具對外索賠證書,支持進口單位對外索賠。
談判并不輕松。德國公司堅持認為導致貨物殘損的原因是天災,而不是人禍。損失應當由保險公司賠償。為此,檢驗檢疫人員從維護貿易各方合法權益的立場出發,多次與德國公司相關人員交流,宣傳我國的法律和相關慣例,說明檢驗檢疫部門出具證書的依據,堅持應由德國公司承擔全部責任。外方終于認賠。
10月2日,更換后全新的CT機全部到貨,價值290萬元人民幣。經檢驗發現,此次貨物的外包裝全部更換為木質包裝,內包裝增加了防潮防濕保護。德國公司從這個案例中汲取了付出“高昂的學費”所取得的教訓。
我國每年進口醫療器械的貨值達數億美元。安徽省2004年進口醫療設備的貨值143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安徽檢驗檢疫局曾經檢驗出以舊翻新的進口彩超設備,他們對于進口醫療設備的檢驗把關始終十分嚴謹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