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洋山深水港開港,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洋山保稅港區也正式封關運作。由于海關方面首次采用了先報關后進港的監管模式,進出港效率大大提高。
上午,在洋山保稅港區海關卡口前,記者竟然沒有看到一個值守人員,集裝箱卡車在卡口前稍作停留,便迅速通過,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位集卡司機道出了其中的奧秘。集卡司機說:“他們這里只要報過關的,信息一到馬上就放行,也就是十來秒。”原來,保稅港區采取了先報關、后進港的方式,相關企業只要到上海航交所或者蘆潮港報關大廳事先報關,運輸的集裝箱就有了一個電子車牌,經過關口時,只要“身份”信息一對上號,貨物馬上就可以過關。洋山海關副關長說:“毫無疑問這樣的模式,給企業從報關進口出口,尤其是出口帶來最大的方便。”即便需要查驗車輛貨物,也只需要把集裝箱卡車引導到不遠處的查驗室,經過X光照射,不用開箱里面的貨物就一目了然,整個過程也只有兩分半鐘。從12月1日試運作以來,已有37000多標準箱的貨物順利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