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0年上半年,經深圳口岸對歐盟進出口2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4.9%,占經深圳口岸進出口總值的11.2%,其中,出口182.2億美元,增長37.6%,占經深圳口岸出口總值的15.6%;進口40.8億美元,增長23.9%,占經深圳口岸進口總值的4.9%;項下貿易順差141.4億美元,擴大了42.1%。主要特點有:
一、6月份進出口及同比增速均創今年以來單月新高,當月出口增速大幅加快。今年以來,深圳口岸對歐盟的單月進出口快速增長,除3、4月增幅略低以外,其余各月增幅均在30%以上,其中,6月份當月進出口43.4億美元,同比增長55.5%,環比增長5.7%,為年內單月進出口最高水平,出口43.4億美元,增長65.9%,比5月份大幅加快了26.8個百分點;進口7.1億美元,增長17.7%。
二、一般貿易進出口所占比重進一步增強,加工貿易進口快速增長。上半年,經深圳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對歐盟進出口113.5億美元,增長45.4%,占同期口岸對歐盟進出口總值的50.9%,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8億美元,增長58%;進口25.5億美元,增長14%。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89.2億美元,增長26.9%,其中,出口76.8億美元,增長22.3%;進口12.5億美元,大幅增長64.1%。
三、外商投資企業為最大進出口主體,私營企業出口快速增長。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經深圳口岸出口歐盟110.8億美元,增長29.4%,占49.7%,為最大進出口主體;私營企業進出口65.6億美元,快速增長65%,大幅快于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速35.6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出口35.8億美元,增長8.9%。
四、6成以上為機電產品出口,傳統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大幅增長。上半年,經深圳口岸對歐盟出口機電產品114.8億美元,增長32.8%,占同期口岸對歐盟出口總值的63%。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出口23.1億美元,增長37.5%;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零件出口5.1億美元,下降16.8%;電話機出口3.2億美元,增長45.3%。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普遍快速增長,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21.7億美元,增長64%;家具及其零件10.8億美元,增長42.8%;箱包6.4億美元,增長60.5%;鞋類4.6億美元,增長21.1%;燈具、照明裝置及類似品4億美元,增長54.4%。
五、集成電路為最大進口品種,主要工業原料進口呈現強勁增勢。上半年,經深圳口岸自歐盟進口機電產品27.3億美元,增長19.8%,占同期口岸自歐盟進口總值的66.9%。其中,集成電路進口5億美元,增長36.8%;汽車進口3.9億美元,增長44.8%;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進口1.7億美元,增長49.5%;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1.4億美元,增長57.7%;飛機進口1.9億美元,下降24%。同期,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4.9萬噸,增長59.8,價值1.3億美元,增長83.1%;未鍛造的銅及銅材進口4434噸,增長1.1倍,價值0.4億美元,增長1.5倍;而廢紙進口90萬噸,下降11.3,價值1.8億美元,增長74.2%。
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相繼出臺多項以拉動內需為導向的刺激經濟計劃,國內企業銷售經營狀況逐步向好,同時,國家多次上調主要出口商品退稅率,直接提升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大部分品種在去年底均出現企穩回升的良好跡象,并延續至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在50%以上,分別為52.1%、55.8%、52.1%和50.6%,表明制造業生產、新訂單數量和勞動力需求均呈增長態勢。相對穩定的國內經濟環境是今年以來經深圳口岸對歐盟進出口平穩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歐盟是我國第一大進出口市場,深圳口岸第三大進出口市場。盡管今年上半年深圳口岸對歐盟進出口保持快速增勢,但下半年雙邊貿易發展存在三方面制約因素:
一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加重,二次探底風險加大。去年12月份起,希臘債務危機在新政府上臺后曝光,接著西班牙、葡萄牙乃至意大利也頻頻登上問題國家名單,歐元區經濟前景不甚樂觀,而近期失業率攀升和財政危機,更是給經濟增長蒙上陰影。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調查顯示,6月份,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由5月份的55.8繼續降至55.6,成為近4個月來的最低點,表明制造業部門產出增長略有放慢,經濟復蘇動力有所減弱,其中,法國由55.8降至54.8,德國由58.4降至58.1
[1]。同期,雖然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從5月份的-17.8微升至-17.3,但仍然維持在近9個月以來的低點;而范圍更廣的歐盟,該指標由5月份的-15微升至-14.9
[2]。
二是歐元持續貶值將使我國出口商品遭遇歐盟市場份額的流失。近期歐洲債務危機加重,削弱經濟復蘇動力,導致歐元貨幣貶值步伐加快,2009年12月起,歐元匯率開始一路下滑,從1:10下跌至1:8.5093
[3]。盡管歐元并不是我國出口企業外匯結算的主要貨幣,對企業的短期利潤影響不大,但人民幣的相對升值會削弱我國出口歐盟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在近期要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呼聲又有所高漲的情況下,人民幣對歐元的持續升值將使我國出口產品陷入兩面夾攻的局面。從長期影響看,我產品、特別是近期出口迅猛增長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其在歐盟市場份額將會面臨逐步流失的風險。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