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動互聯網到“互聯網+”,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都有深度結合的空間,成為主題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僅人和人之間連接,人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人和設備、設備和設備,甚至人和服務之間都有可能產生連接。這種“互聯網+”傳統的各行各業顯然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驅動集團產業轉型提升,北京華信電子企業集團順應潮流,制定了“互聯網+實業”多元化發展戰略。本文以5個問題,探秘集團“互聯網+實業”轉型戰略,共同分析這個有著28年歷史的老牌國企如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布局多元化發展戰略。
Q:在互聯網大行其道的時代,實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擔任何種角色?
北京華信電子企業集團認為實體經濟是全球經濟再平衡的核心內容。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在世界經濟再平衡過程中,發展實體經濟已成為普遍共識。歐美等發達國家陸續出臺促進制造業回歸的具體舉措,重點發展中小制造企業、出口制造業和高科技制造業,同時積極扶持鋼鐵、汽車等傳統制造業,通過戰略規劃、資金補貼、政策傾斜等,推動社會資本和研發資源向實體經濟快速轉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已重新成為世界潮流。
實體經濟是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在適度規模內,虛擬經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但如果超出了適度范圍,將造成投機過度,加劇宏觀經濟動蕩。一段時間以來,我國一些地區出現了偏重虛擬經濟、忽視實體經濟的苗頭,一些資本從實業抽離,一些投資者轉向投機,造成部分實體經濟空心化。事實上,單靠虛擬經濟無法實現有效增長,要拓展內外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就必須適應國內外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著力培育新的比較優勢和增長動力,發展與消費增長點相對應的經濟實體。
Q:華信企業集團為何會選擇“互聯網+”作為戰略轉型的切入口?
縱觀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史,自從互聯網誕生、到1.0、2.0及3.0時代,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都是“互聯網+傳統商業”的模型,“互聯網+”是互聯網融合傳統商業并且將其改造成具備互聯網屬性的新商業模式的一個過程,它是每個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企業,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將互聯網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傳統行業的在線化和數據化。
北京華信電子企業集團的“互聯網+實業”戰略,即是遵從了“互聯網+”的本質——傳統行業的在線化和數據化,是符合企業發展客觀規律的戰略,也是北京華信電子企業集團尋求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Q:“互聯網+實業”的戰略轉型,對集團將會產生何種影響?
互聯網至于實體經濟,最大的意義或許便在于提高行業效率,加快行業轉型了。如果想讓一個新的技術創造價值,它就必須成為社會生產力,必須成為勞動工具,也就是讓“互聯網+”廣泛擁抱實體經濟。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互聯網+實業”的大潮中,更多的實例向人們證明:互聯網正在成為一個幫助實體行業發展的工具。
近年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不斷取得的新進展,就是“互聯網+實業”高度融合的結果。工業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水平迅速提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一批新興產業,工業咨詢、軟件服務、外包服務、創意產業等工業服務業蓬勃興起,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基于“互聯網+實業”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積極作用,以及 “互聯網+實業”對于集團取得長足進步的重要意義,華信電子企業集團 “互聯網+實業”多元化戰略發展的實施勢在必行。
Q:集團“互聯網+實業”的戰略轉型,有何特色?
北京華信電子企業集團“互聯網+實業”的戰略中,互聯網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簡而言之是"誠信共贏",具體到其相互關系之上,便是實體經濟為互聯網創造得以發展的物質、精神價值,互聯網則為實體經濟的繁榮提供技術、資金上的保障。如此一來,互聯網與實體經濟之間便可看做一個相互組成且密不可分的共同體。而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產生出的效果絕非1+1>2那樣簡單。
另外,華信企業集團始終相信,做好實業才是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融合“互聯網+”優勢,才能夠在新常態市場環境下不斷發掘新的市場機會,為大眾提供更好的服務與產品;同時,“互聯網+實業”的戰略轉型理念的踐行,是華信電子作為國企,在改革征途上的需要邁出的重要一步。
Q:集團對“互聯網+實業”的戰略轉型,是否有信心?
首先,華信企業集團以“互聯網帶動實業增長,實業穩固互聯網發展步伐”的“互聯網+實業”的戰略轉型,順應了時代發展,能夠適應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環境,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發展模式;
其次,作為創始于1988年的老牌國企,北京華信電子企業集團是集科研、生產、工貿為一體的全民所有制聯營性質的企業集團,目前開拓的業務涉及電子、科技、金融、能源、教育、健康、貿易等多個領域,華信人相信,自己有實力實現“互聯網+實業”的良性互助發展。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