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未來五年,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元,占生鮮總銷售比例15%,是繼電商進攻服裝、3C、化妝品等品類的重要目標。作為人們生活飲食中的相對高頻食品來說,生鮮市場需求龐大,可發展前景相當樂觀。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阿里的天貓、京東到家、亞馬遜等等,還是垂直生鮮電商,沱沱工社、天天果園、順豐優選,抑或是新生力量,我廚、Dmall、彼佳商城等等,紛紛搶灘生鮮電商,然而目前市場格局并不分明。
競爭加劇,困于“燒錢”謎圖
根據企鵝智酷的調研數據顯示,45.2%的用戶在線上購買生鮮的原因是因為價格更實惠,其中一周買一次的用戶占12.4%,半月買一次的用戶占11.1%,偶爾購買的用戶則高達65.8%。生鮮電商的優勢目前在于價格,在培養市場的前期,就注定了要大手筆的“燒錢”。
除了朋友圈常見的曬網購單,如和超市相比便宜幾十元一斤的車厘子,引得網友紛紛下單搶購,再分享朋友圈“曬成果”,另外線下地推如掃二維碼關注有禮,送券,送水果,或者新用戶直接免單等等,大大小小生鮮電商雖然在形式上花招頻出,但手段和目的都一樣,燒錢來培養市場。
生鮮電商玩法很多,而無論是B2B、B2C、C2C、C2B或者今年來炒的火熱的O2O,目前對絕大多數生鮮電商來說,還一直處于“燒錢”的狀態,真正盈利狀況較好的企業并沒有出現,早前有數據統計,我國生鮮市場規模近萬億元,然而滲透率卻不足1%,也就是說,生鮮電商還存在很多機會,而一批又一批創業者進攻生鮮電商的死亡案例,也表明了生鮮電商真的不好做,盡管如此,還是有探路者不斷前仆后繼,生鮮電商市場也只是在被探索的途中,并沒有開始引爆。
生鮮電商難做是業內人士普遍認知的,然而玩家卻不減反增,有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130億元,同比增長221%;2014年這組數據分別為260億元和100%。生鮮電商前景誘人;另一方面,生鮮商品具有較高的毛利率,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檢測的數據顯示,目前生鮮電商高毛利率平均可達到30%~40%,尤其以定位在有機、高品質、進口的產品利潤更高,當商家們企圖占領這片肥沃的領土時,或許已經做好了花重金投入的準備。
對網購生鮮的用戶來說,“車厘子大戰”也許并不陌生,2013年6月,天貓發起美國車厘子網購訂購活動,從6月27日到7月8日,訂單總金額為1500萬元,相當于國內一座中型超市9年的銷量,隨著車厘子大戰的打響,其他生鮮電商如天天果園、順豐優選等一起發起價格戰,積極培養用戶,尤其以天天果園打出的最低價最為激烈,在跨年團購活動里,采用99人參團并以9元每斤的價格發貨,加上物流的高成本和生鮮易損耗等特點,生鮮電商幾乎是沒有盈利的,一般的小企業根本就燒不起。
平臺多樣化發展,拉動生鮮需求
縱觀目前進入生鮮電商的企業,無論是縱向深耕,還是橫向拓展,大多數都在尋找和同行、跨界之間的融合,積極實行創新變革。
以沱沱工社為例,2015年7月,沱沱工社宣布正式入駐百度外賣,隨著外賣O2O市場的成熟,通過餐飲外賣來拉動生鮮需求,打開生鮮市場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在今年8月份,沱沱工社宣布與親親寶貝打成戰略合作關系,前者旗下有機農場全面入駐親親寶貝APP,直面母嬰家庭用戶,為母嬰家庭提供產品及服務。
“無論是垂直生鮮電商還是其他平臺電商,出了分內需要精耕細作,平臺跨界融合是未來生鮮平臺的一個趨勢”,縱索科技負責人王總認為,“一方面,類似阿里、京東、亞馬遜等大平臺同時擁有流量和資金,垂直生鮮電商或許可以聯合其他平臺合作的方式來尋求差異化;另一方面,以Dmall為代表的商超整合模式屬于輕模式,在短時間內能迅速占有市場份額,這也是垂直生鮮電商需要警惕的。”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