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翻看了很多關于聯想的評論文章,十篇有九篇是批評之意,剩下的一篇也是在批評的前提下,在分析聯想智能手機還有很多翻身的機會,不致于象眾人設想中的那么差,然后論證開來云云。
仔細小結一下,聯想廣受詬病的由頭無外乎這些話題:
一、聯想缺少產業戰略規劃已成共識
在諸多評論中廣被認同的是,聯想發展中至少錯失了兩次重大轉型機會:
一是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轉型。當時,早在國內互聯網剛剛興起時,聯想就捕捉到了互聯網泛生活化和服務化的趨勢,意識到了互聯網蘊藏的巨大的商機。于1999年10月投資上億美元創建的FM365門戶網站就是一例,當時的FM365擁有新聞、郵箱、搜索、游戲、軟件等頻道,最鼎盛時曾與新浪、搜狐、網易并稱四大門戶,代言人是當時紅極一時的謝霆鋒和周迅。但當新浪、搜狐等門戶陸續壯大并且成功上市時,FM365卻因為一些失誤在互聯網寒冬中倒下,于2003年停業一年,此后再也沒有跟上,致使上億美元的投資從此成了水漂,聯想向互聯網企業的轉型也淺嘗輒止。這僅是一例,從2000年至2004年間的4年時間里,聯想為其互聯網戰略前后投入5個億,其他的還有贏時通、新東方網校、聯想翱龍等,但最終都沒有所終。就在這寶貴的幾年中,眼睜睜地看著四大門戶和BAT的相繼興起,而自己卻什么也沒落下。
二是從PC行業到移動終端產業的轉型。聯想做手機的歷史實際可以追溯到2002年,但是真正進入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發展的時間可能就要到2010年。如果2010年聯想樂Phone出場之后,能夠堅定而戰略得當,今天聯想的局面就可能大不一樣。而事實上,聯想雖然在2014年1月30日,成功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將原摩托的3500名員工、2000項專利、品牌和商標及全球50多家運營商的合作關系都納入囊中,但隨著運營商政策的變化,補貼的大幅減少,聯想沒有把握好由原來依賴運營商的渠道快速轉向直接面對消費者市場(而小米、榮耀、魅族等互聯網手機品牌卻恰好長于此項),加上公司內部多品牌互搏加劇了內耗(樂phone、聯想、樂檬、vibe、zuk、moto),接下來的手機市場成績卻總是差強人意:2013年,聯想手機在國內市場是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而到了2014年,聯想就排在了小米和三星之后,位列第三;到2015年底,聯想已跌出前五。
這期間聯想的智能電視業務也曾于2014年高調入場(如號稱“終結者”的4K電視S9),但僅一年之后,樂視、小米成功攻占了互聯網電視前兩席,虎視眈眈的外來者更是層出不窮,聯想氣勢越來越弱。
綜上,如果聯想具有堅定而明確的產業戰略規劃、產業分析思維,不致于每個節拍都能踩上,而但又均無功而返,錯失良機。
二、兩次國際化并購頗受爭議
2004年12月8日,聯想與IBM間的并購案終于塵埃落定。被稱為“蛇吞象”的聯想為此付出了17.5億美元的巨款。聯想集團宣布以6.5億美元現金以及價值6億美元的聯想集團普通股,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收購的業務包括IBM全球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同時聯想還將承擔IBM 5億美元的債務。
交易完成后,新的聯想一躍成為繼惠普、戴爾之后的全球第三大PC廠商,占據8%的全球市場份額。雖然這項并購對聯想的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大并購的“重組成本”帶來了2005財年Q4出現了9.03億港元的虧損,直接導致當年凈利潤大幅下滑至1.73億港元。迄后經過兩年上升,又在2008財年跌入歷史低谷。這次并購中不同文化帶來的磨合讓聯想在2009年遭遇了巨額虧損。柳傳志曾對外表示,聯想在2009年不算上裁員的虧損,大概有2.2億美元。
另一次并購MOTO的動作,也是導致聯想另一個巨虧點產生的直接原因。2014年1月,聯想宣布以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MOTO,此番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動作,使聯想集團在2015財年中報一度將虧損刷新到了7.9019億美元,有接近6億美元來自于“重組費用”。不僅如此,讓人覺得悲摧的是,聯想曾寄予厚望的MOTO業務,并未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據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公布的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顯示,聯想手機的出貨量占比從2014年的7.9%下跌到5.4%,排名全球第五。而一年以前,聯想還是全球第三的手機廠商。
這兩樁跨國并購從聯想走向全球化這個角度來說是成功的,確實讓聯想成功地貼上了“國際化”的標簽,在“做大”還是“做強”的選擇中,毅然選擇了“做大”的聯想,在瞬間變大的同時,也承受著兩次“重組”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
三、財報業績下滑讓國人難以接受
事實上,正如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所言,他批評聯想的聲音,幾乎延綿了20年。那么為什么近段又這么集中到“群起而攻之”的地步呢?實際上導火線就緣起201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的發布,而近期的2016年IT峰會后自媒體人對楊元慶的質疑又再度風聲漸起。
2月3日,聯想集團公布了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的2015財年第三財季業績。財報顯示,聯想在全球PC市場疲軟的情況下逆勢上揚,連續第11個季度占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第一位,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1.6%。但這份財報也透露出PC業務的全球萎縮狀況。財報顯示,在集團總收入占比62%的聯想個人電腦業務,當季取得80.33億美元的收入,同比下降12%。而當季聯想個人電腦的市場銷量,則同比下跌10.9%。而整個聯想集團在當季取得了129.13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同比下跌8%;而18.85億美元的毛利,則同比下跌10%。財報同時顯示,當期移動業務集團的季度營業額達32億美元,總稅前虧損為3000萬美元。而當季,其智能手機總銷量達到2020萬臺,同比下跌18.1%,在中國市場表現尤其不理想。
此番數據怎能不讓人慨嘆聯想,這個昔日PC之王的沒落和衰敗?!也怎能不讓人為其在國內移動業務的遲緩而暗生著急?!
四、質疑掌舵人楊元慶的聲音風起云涌
事實上52歲的聯想CEO楊元慶,已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近期,有自媒體發文質疑楊元慶在拿著天價年薪的同時,將聯想這艘大船帶入了“歧途”。這樣犀利的文章一篇接著一篇,讓聯想難以招架:《真相:楊元慶是個合格的CEO嗎?》(商業人物)、《打嘴仗:楊元慶是否是個合格的聯想CEO》(網易)……而在這個過程中,楊元慶不菲的年薪數額(2014年年薪1421.8萬美元,2015年年薪1944萬美元)與不相稱的聯想業績也飽受詬病,著名的IT觀察家西域刀客為此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與國際科技公司CEO比,楊元慶的薪酬到底高不高?》文末結論是:雖然說楊元慶目前年薪額1944萬美元有合理的成份,但對于目前聯想業績情況的現實,楊元慶主動表示“降薪”與企業共同過點苦日子還是應該的。
那么楊元慶是否有過?不用我們分析,前幾天72歲的聯想教父柳傳志已公開評楊元慶:誰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這已經在向我們公布答案。事實上,在聯想走向PC之王的坎坷道路上,楊元慶是毫無疑義的功臣 ,但對聯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沒落和反應遲緩,他也難逃干系。媒體除了質疑他對企業方向的把握、產業機會把握、質疑天價年薪的同時,甚至對楊元慶“帶隊伍”的能力也表示了懷疑,劍端直指2011年離職的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紹鵬和2015年6月離職的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總裁及摩托羅拉管理委員會主席劉軍事件,而這兩位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挑戰楊元慶位置的兩個人,都曾為柳傳志抱以厚望。
那么,聯想究竟“得罪”了誰?
其實寫完了前面,答案自現。聯想究竟“得罪”了誰?說傳統一點“得罪”是消費者,說時尚一點是“用戶”,是那些曾使用過聯想產品、曾以聯想產品自豪、有著濃濃聯想情結、不愿意看到聯想走下坡路的用戶。
眾所周知,聯想曾是中國IT界的一名旗幟,承載著很多六零后、七零后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結。筆者曾有過清晰的記憶,2006年,單位購進了一批筆記本電腦,出于對民族產業的保護,領導一句“選聯想”省去了很多采購部門對諸多PC性價比的對照。套用刀客的一句話“家國情懷有時也是企業的一劑毒藥”(尤其企業衰的時候),正因為聯想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無法替代的位置,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對各類產品都有了很多、很精細的選擇,所以,人們無法接受國產類聯想產品口碑的下降,品牌的嚴重下滑,故而用戶對聯想現在的表現就產生了極為的不滿,批評之聲迭起,頗有怒其不爭之慨。實際上用戶們仍在懷念舊日聯想的神彩,不得不承認在這諸多不滿中實際寄予了對聯想的更高期待。
而客觀地從產業環境來說,曾經締造了一個IT行業尤其PC帝國神話的聯想,目前正處于IT行業和PC業兩大下降通道的疊加期,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傳統IT業面臨崩盤的前夕,挑戰無疑更加巨大。不僅僅經營PC的惠普、戴爾、宏碁面向突圍,包括IBM、Oracle、微軟、SAP,甚至思科、英特爾等,所有傳統軟硬件和設備廠商,都將面臨智能手機和云計算兩面夾擊下的改朝換代。這些公司的股價幾乎都遠遠低于2000年時候的高點,而且更大的概率是:它們的股價將繼續一路向下,無限期地奔向更低的底部。相比之下,聯想這10多年的表現還算不錯。
欣聞近期聯想已公布了重大業務布局:成立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移動業務集團(MBG)、 聯想創投集團(LCIG,含云服務業務)及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集團;走下2016深圳IT峰會的楊元慶也向公眾誠懇地表示:希望大家理解聯想,給予一定寬容和時間。業內認為:楊元慶要成功,需要2至3年的時間窗口,同時必須要有洞察下一個10年全球產業大趨勢的正確戰略,以及出色完成這一戰略的隊伍。完成這一使命,何其難也!但我們仍抱有希望!
在此也呼吁所有關心聯想的朋友,拭目以待,多一些耐心,不要吝惜你的建議,讓這個昔日的PC之王能夠在未來的云計算時代成功轉型,給國人帶來更多信心!
作者:小禾。轉載請聯系小禾智庫。更多內容請看小禾智庫微信號xiaohezhiku。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