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1935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u201c一二·九u201d運動后,任上海職業界救國會理事兼組織部副部長。1937年u201c八·一三u201d事件后,任上海職業界救亡協會中共黨組成員、黨組書記。1942年后任大巡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經理、合眾貿易公司經理、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副書記。解放后,歷任中國進出口公司華東區公司經理、中國進出口公司駐東柏林辦事處代表、東歐商務代表團副團長、中國進出口公司副經理等職。曾參加莫斯科、日內瓦國際經濟會議。1954年率中國貿易代表團訪問倫敦、布魯塞爾。1955年4月12日,作為出席亞非會議中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從香港飛往印尼萬隆,不幸途中遇難。4月16日中央成立了以宋慶齡為首、彭真等36位部門負責人組成的u201c四·一二烈士追悼大會籌備委員會u201d,石志昂等烈士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周恩來總理親自出席紀念大會和安葬儀式。
石志昂,原籍浙江上虞,1914年5月生于上海一戶貧苦市民的家庭。父親是店員,母親是家庭婦女,童年喪父,14歲失學。因生活所迫,石志昂進入上海英商匯德豐洋行當職員。為彌補失學之苦,石志昂的業余時間,大部分都埋頭于上海商會圖書館的書叢中,自學英語和文學。在那里,他結識了林淡秋、胡喬木、胡萬選等共產黨人,開始接受共產黨人的教育,走上革命道路。他于1933年加入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1935年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正是中華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關頭。為養家糊口,他白天上班,只能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從1936年到1942年,他先后擔任上海職業界救國會理事兼組織部部長、上海各界救亡協會職業界協會中共黨組書記,兼任由共產黨人主辦公開發行的《譯報周刊》和《職業生活》的編輯;發起并籌組上海洋行華員聯誼會,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活動,在洋行華員愛國人士中傳播抗日思想,宣傳運動全市人民一致抗日。當時,生活很不安定,工作極度繁重。盡管斗爭環境險惡,但石志昂同志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上海地下黨領導的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做出了努力。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進入上海公共租界,政治環境進一步惡化。黨組織考慮石志昂的身份容易暴露,于1942年冬安排他撤出上海,到新四軍二師淮南抗日根據地擔任黨的秘密交通工作。在此期間,石志昂先后接送劉曉、劉寧一、張承宗等上海地下黨的領導撤退。1943年,為有利于石志昂的隱蔽,并在華南地區開展工作,上海黨組織通過愛國進步人士大安保險公司總經理郭雨東的關系,調石志昂任該公司廣東公司經理。自此,石志昂開始接觸并從事經濟工作。
抗戰勝利后,石志昂回到上海。為開展地下黨的經濟工作,黨成立了以曾山為主任的華中財政委員會,并派委員徐雪寒到上海,在金融、貿易、運輸等行業打開局面。經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劉曉、劉長勝、劉紹文審查挑選,安排石志昂組建上海合眾營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徐雪寒同志單線聯系。為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隱藏其真實性質,聘請金融界知名人士、新華銀行總經理、上海銀行同業工會副主席王志莘為董事長。1946年1月合眾公司成立,石志昂任經理,顧一凡任副經理。開展業務,首當其沖的問題是資金短缺,黨組織能提供的啟動資金極其有限,必須尋找突破口,以小資本做大生意。石志昂經多方探詢,了解到蘇聯出口新聞紙價格較低,有意在上海推銷。經與蘇駐滬商務辦事處洽談,蘇方表示如大批量進口,可預支小額訂金,在一定周轉期內付清余款。合眾公司遂通過文化界進步人士與商務印書館等書店、報社建立了紙張供銷關系,確定了基本用戶;同時利用各種途徑,落實了接船、儲倉、交貨等環節,確保從接貨到交貨中各個業務環節的運移暢通,以便快速回籠資金,簽訂了新聞紙供貨合同。當時上海紙張用量大,是搶手貨,加上蘇聯紙張價格低廉,合眾公司以此很快占領了市場,用小本錢做了大買賣,為公司的經營打開了局面。1946年秋,國民黨政府在上海實行進出口管制,對紙張等熱門進出口商品規定了配額。石志昂疏通國民黨有關當局,以正中書店、獨立出版社(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喉舌)的名義,代合眾公司進口蘇聯紙張,讓國民黨為共產黨辦事,突破了配額限制。以后,公眾公司的進出口業務范圍逐步擴大,包括電器、化工原料、汽車配件、西藥等,生意越做越大。1947年秋,公司又新開合眾西藥行,除經營外,同時承擔向蘇北解放區輸送藥材的任務。這期間,為了適應特殊任務的需要,石志昂以u201c資本家u201d身份出現在各種社交場合,周旋于社會名流、國民黨軍閥、青紅幫頭目,甚至中統、軍統特務之間。在錯綜復雜的斗爭環境中、籌集、保護了大量資金。到1948年,石志昂的合眾公司、盧緒章的廣大華行、謝壽天的東方貿易公司(均受地下黨領導)等,都發展為在上海頗具影響的經貿機構。
1948年秋,上海金融市場一片混亂,蔣經國專程到上海整頓,下令所有商業機構持有的黃金、美鈔一律交政府兌換金圓券。形勢嚴峻,上海地下黨組織指示其控制的商業機構將所持的黃金、美鈔交合眾公司負責保存,伺機轉移香港。為此,將在香港從事銀行業務的張錫榮調到上海,協助石志昂籌劃此事。國民黨對當局對此似有所聞,某晚報登出題為《注意金融巨頭石景彥之流》聳人聽聞的報導。石志昂見情況緊急,進出上海的車站、碼頭檢查嚴密,便當機立斷,于當天深夜將金條、美鈔裝入轎車的肚底。第二天一早,帶著家人,佯裝去外地旅游,驅車走鄉路直奔杭州,與先期到達的張錫榮、梁萬程會合。在取道廣州去香港時,廣州車站檢查嚴密,乘客排一字長隊,無一能遺漏。石志昂等有所準備。石志昂、張錫榮西裝革履,后面跟著提大皮箱的腳夫,儼然像有身份的闊佬;梁萬程身材瘦小,假扮跑單幫的小商人,將金條捆綁在身上,手提破藤籃,藤籃里放了一只火油箱,箱上覆蓋一層土特產,美鈔就裝在火油箱內,石、張外表招人醒目,過檢查口時,被攔住開箱檢查,石、張故作慌亂,誘使檢查人員起疑,轉移視線。待檢查人員集中精力翻騰大皮箱時,梁抓住時機,提著破藤籃悄然從石、張背后溜出關卡。到廣州后,石志昂又買通一位洗衣鋪老板,由他托人將黃金、美鈔走私帶進香港(當時進入香港旅客每人限帶美鈔1000元以下)。就這樣,石志昂在張錫榮、梁萬程的配合下,打破重重封鎖,連闖三關,將上海地下黨商業機構幾年來苦心經營積累的資金,安全轉移到香港。黨組織利用這筆資金創辦了香港合眾公司(仍由石志昂任經理)、寶森銀行等機構;并向進步民主人士提供活動費用,為繼續開展地下黨的經濟工作和發展愛國民主統一戰線,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