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障措施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青睞隨著世界貿易日益自由化,某種程度上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的趨勢。1994年及烏拉圭回合談判前,不少國家更偏愛采用u201c灰色區域u201d性質的貿易保護措施來保護其國內市場,比如借助于雙邊談判說服出口國自愿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等。而今,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日益嚴格禁止或限制類似措施,從而,使得保障措施這樣一種u201c合法化u201d的補救措施脫穎而出。保障措施大量、u201c合法u201d的被援引,使得一國的產品流向其他國家,從而形成了貿易轉移。例如著名的美國鋼鐵保障措施案就是由于美國限制鋼鐵進口的措施,使得原來向美國出口的鋼鐵流向其他國家,引起了貿易轉移,而后來鋼鐵最終流入的國家又根據本國的法律對鋼鐵采取一系列的提高關稅、數量限制等保障措施,致使鋼鐵出口國遭到極為重大的損失。
(二)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加強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向縱深發展,并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潮流。區域集團化及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的出現并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勢變化和冷戰結束后經濟矛盾突出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表現。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其特點是,以經濟發達國家為中心的歐美區域性集團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發展中國家為求團結自強,紛紛組織區域性經濟集團。[4]現有的主要區域性集團有:歐洲聯盟(EU)、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經合組織(OECD)、非洲經濟共同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南錐體共同市場、東南亞國家聯盟、海灣合作委員會等等。2004年5月1日,歐盟正式迎來第六次擴張,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10國正式加入歐盟,擴大后的歐盟從15個成員國增加到25個。擴張后的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區。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也被提上議事日程,美洲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將成為一個擁有近8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達11.4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
u201c這種區域合作安排既是對抗區域外保護主義而實施的一種措施,其本身也是保護主義的一種新形式。u201d新締結的自由貿易協定與過去的形式有所不同,不僅停留在取消關稅和配額上,他們還通過統一和相互承認產品標準和認證評估程序取消或減少非關稅壁壘。還有越來越多的自由貿易協定加入了服務貿易的條款,有的協議還覆蓋了WTO尚未涉及的政策領域或納入了與 WTO 規定不符的條文。
自由貿易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區域經濟集團內部經濟的發展。但是區域集團化的加劇,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對區域外產品的排斥,從而造成了區域外其他國家產品向第三國轉移的情形。
(三)非關稅壁壘的日益增多隨著世界貿易組織在減低關稅上所做努力取得的成效和各國之間雙邊、多邊貿易協定的增多,關稅不再是主要的貿易壁壘,而又因為國家利益的永恒性和最大性,非關稅壁壘就成了各國屢試不爽的限制進口的措施。近幾年來,反傾銷措施、反補貼措施、技術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等非關稅措施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窮于應付。這些非關稅壁壘的應用加劇了貿易轉移的出現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