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自特保措施的貿易轉移我國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協議書》第十六條u201c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u201d中承諾,u201c如原產于中國的產品在進口至任何WTO成員領土時,其增長的數量或所依據的條件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生產者造成威脅或造成市場擾亂,則受此影響的WTO成員可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期尋求雙方滿意的解決辦法,包括受影響的成員是否根據《保障措施協定》采取措施。u201du201c如磋商未能在60天內達成協議,則受影響的WTO成員有權在防止或補救此種市場擾亂所必須的限度內對此類產品撤銷減讓或限制進口。u201d這就是說,凡是WTO成員都可以在我國加入WTO后的12年內,即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制定針對中國的特殊保障措施法規,發起特保措施調查。另外, WTO成員還專門針對中國的紡織品設置了特別保障規則。根據該規則,在2005年至2008年,如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對WTO成員國市場造成擾亂,該成員國可臨時實行限制,但4年內只能用一次,一次只能持續一年。
由于我國入世協定書中有允許成員對中國出口產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承諾,入世后,WTO成員紛紛加強了對華特別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的立法工作。針對中國的特殊保障條款紛紛出臺,這些立法主要是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標準,同時可以僅針對中國,從而避免保障措施針對全球所帶來的壓力。據統計,已有美國、歐盟、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國家制定了對華保障措施法規條款。目前,針對中國入世協定書發起的特別保障措施案已成為入世后中國對外貿易最大的隱患,由于u201c特保u201d操作方便,彈性較大,導致其他國家頻繁使用。據不完全統計,入世后的短短兩年時間里,中國企業已經至少遭遇七起u201c特保u201d案例。雖然這些案件有的最終沒有立案,但卻對我國對外貿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特保措施中包含u201c貿易轉移u201d的概念,即由于其他WTO成員對中國采取限制措施,使該進口國面臨從其他國家轉移的大量中國產品的威脅,進口國可以進行調查。這樣,一個WTO立案調查,便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將對中國今后一段時期內的出口貿易造成相當的影響。而一旦WTO成員紛紛立案進行特保措施調查,中國企業將陷入疲于應付、出口無路的境地。
2005年是中國遭遇特保措施災難深重的一年,歐盟、美國相繼對我國出口的紡織品實行特保措施,嚴重影響了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和紡織品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后來經過中國政府和紡織品行業的共同努力,分別與歐盟和美國簽定了關于紡織品的協議,使這一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和范圍內的解決,但是由于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里我們自己的承諾,這一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我們與歐盟和美國簽定的兩個協議都規定了對我國紡織品設限的最后期限,只能是使我國紡織品行業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了不確定因素對我國紡織品行業的襲擊。歐盟、美國對我國實行的特保措施,使我國的大量紡織品滯留國內,我們又不得不尋求其他的出口途徑,這樣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量的貿易轉移。根據中國入世談判《工作組報告》第247段,中國或者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某種產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使出口進入第三國,導致該產品進口數量快速增加。則該第三國可以采取提高關稅或限制進口等保障措施。即其他國家可以根據該條款對我國實行u201c反貿易轉移措施u201d。這樣的一種制度,使我國的紡織業始終陷入一種遭遇特保措施u2014u2014貿易轉移u2014u2014遭遇特保措施u2014u2014再貿易轉移的惡性循環之中。
(二)來自區域經濟集團的貿易轉移2004年北約東擴,由原來的15個成員國擴大到25個成員國,擴張后的新歐盟擁有4.5億人,比美國大了一倍,對外貿易額占世界總貿易額的20%,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歐盟擴大產生了貿易轉移效應,對中國產生力量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老成員轉向從新成員購買原從中國購買的產品;
二是新成員實施歐盟u201c共同貿易政策u201d抬高對區外貿易門檻后 ,阻礙中國產品進入原市場。
目前 ,歐盟區域內貿易比重已高達 60 %,由于歐盟內部實行零關稅,這 10國加入歐盟后 ,區域內貿易比重將進一步上升 ,同時減少對外部貿易的依賴程度。經濟發達的老成員將把新成員變成他們的制造業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減少對區域外該產品的進口。由于中國與10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貿易結構、產品價格、技術含量水平相近 ,比較優勢相差不大 ,而且這些國家占有地理位置、文化習俗及語言等方面的優勢 ,歐盟區域內成員國的商品將可能替代從中國進口的商品 ,中國對歐盟出口的部分商品將可能有所減少。過去 ,中國與這 10國對外貿易基本上為順差,因此 ,屆時與這些國家的貿易摩擦有可能會加劇。1994年12月,美國發起召開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時,提出在2005年以前建立一個從阿拉斯加到火地島、除古巴以外所有美洲國家都參加的自由貿易區的倡議。這一倡議得到拉美國家普遍贊同。近9年來,美洲34國就此問題舉行了多次貿易部長會議和多邊磋商,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美國與其他拉美國家就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時間表、談判方式以及談判具體內容等方面存在著重大分歧。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不會一帆風順,但是經過美洲國家人民和政府的努力,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也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最終建成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將成為一個擁有近8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達11.4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成,無疑要加劇中國面臨的貿易轉移數量的增加。因此,我們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