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內貿易的理論特征
1.與產業間貿易相比,產業內貿易在內容上與其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2.產業內貿易的產品流向是雙向性的,即在同一產業內,產品在發生進口貿易的同時也會發生出口貿易。
3.產業內貿易的產品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這些產品中,既有勞動密集型產品也有資本密集型產品;既有標準技術產品,也有高技術產品。。
4.雖然產業內貿易的產品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但這些產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能進行產業內貿易,一是在消費上能夠相互替代,二是在生產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產要素的投入。
(二)現代產業內貿易的形成條件
1.運輸、信息、管理等手段的現代化,使以往只能在分工和協作有可能跨越國界形成產業內國際分工和協作。國之內進行的產業內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具備了現實性條件,即生產的標準化、柔性制造系統的出現和發展,使得工廠的自動化設備不僅適用于發達國家的大型工業項目,而且可以生產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小型項目,從而使技術和設備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轉移具有了可能。
3.產業內貿易的發展主要是集中在新產品和制成品的產業,而科技革命的發展,使世界市場的容量迅速擴大,商品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新產品不斷涌現、制成品比重不斷上升。
4.世界各國農業長期相對下降,發達工業國家的自給率不斷上升,使得傳統的農業和工業國的分工及初級產品和制成品之間的產業間貿易日益減弱,制成品的產業內貿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5.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中u201c新興產業u201d和u201c衰退產業u201d的差異日趨明顯,由此帶來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革為產業內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