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帶來了自由,同時也布滿陷阱。利用網絡技術行騙的招數似乎比現實生活更高明,也更復雜了。但手法來來去去也不外乎先給予利誘,進而引對方入局。最普遍的手段首推“尼日利亞騙案”及“網上拍賣”,還有十二招以E-Mail犯案的活動。
尼日利亞詐騙案(Nigerian Scam) 尼日利亞詐騙案,又名“419 Fraud”或Nigerian Letter)。根據《419大聯盟》(419 Coalition,美國境內對抗Nigerian Letter活動組織)透露,由1985———1999年14年間,利用“Nigerian Letter”名義騙取的金錢超過50億美元,而且更成為非洲國家“尼日利亞”的第三大工業。所謂Nigerian Letter,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騙手法,類似的時間在香港經常發生,騙子近年則由傳統的郵遞信件改為發放電郵。
Nigerian Letter通常署名是政府機關或是中央銀行之類,內容提及一筆約2,500萬至3,500萬美元的巨款,基于種種的出錯及保安理由,必須盡快抽調出國外,否則就化為烏有,假設你能借出銀行戶口作為該筆巨款暫時寄存之用,政府會以一部分可觀酬金答謝。當然,如你表示有興趣幫忙,把戶口號碼及個人資料奉上,那么,你便正式踏進這個千局,騙子便開始找機會要(騙術研究網 http://www.psyjw.com )求你預繳部分費用,包括轉帳、律師費、行政費等等。之后,騙子便把你的銀行帳戶轉至一些沒有過節協定的國家,例如尼日利亞,甚至邀請你親身往尼日利亞領取酬金。
網上拍賣騙局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統計,2000年發生在互聯網上的詐騙案,接近九成來自網上拍賣(On-line Auctions),余下的百分之十則是透過E-Mail而中招,難怪一般人對網上拍賣這種新興買賣模式仍有所保留。
1、C2C(顧客對顧客Customer To Customer)最易中招
與一般拍賣程序分別在于物件買賣雙方是透過互聯網作為交易地點,在指定的時間內,買方出價竟投。而買家只能透過網站而認識拍賣品,對有心隱瞞拍賣品缺陷的賣家,亦無計可施,要預防被騙,必須緊記:“交易看來愈完美,就愈有可能是假的!”
2、PayPal:網絡收款/付款公司
PayPal就像網上銀行,只要登記成為會員,就擁有一個私人帳戶,和銀行作用一樣,能透過這個帳戶,與其他PayPal會員往來資金。優點是不需要先存入任何金額在自己的戶口,假如要制服的金額超過戶口結余,PayPal則從你提供的信用卡戶口扣數。你亦可以先存入一筆錢PayPal戶口內,作為未來轉帳付款之用,十分方便,要注意,存在PayPal戶口內的錢是沒有利息的。由于PayPal的服務是免費,一開始被廣泛使用于網上購物,方便還方便,始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高明的網民也有疏忽一刻,被騙子有機可乘。
3、透過拍賣網站eBay被騙
報關員培訓 一名瀏覽 eBay的網友被平價出售個人電腦的廣告所吸引,而賣主要求有興趣者毋須竟投,可直接以E-Mail聯絡,又要求以PayPal先付款,后取貨作為交易條件,當然,買以PayPal付款后一直沒有收到貨品,原來該名騙子在eBay所登記的賣家資料全部偽造,想追究亦無計可施!
4、冒牌 PayPal一個在俄羅斯注冊的網站www.PayPai.com則模仿www.PayPal.com企圖魚目混珠,以“I”代替“l”,偷窺 PayPal用戶資料,包括姓名及密碼。當用戶進入該冒牌網站PayPai.com,繼而log-in,用戶姓名及密碼便即外泄到網上騙子手中。慶幸該冒牌網站PayPai.com開業不久就被揭發,未給網民造成嚴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