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家居建材賣場,您會發現滿眼都是直接冠名美國、德國、意大利之類的產品或者全是英文標識。“洋名”遍天下,銷售員介紹起來也云山霧罩。那么,他們所謂的洋品牌是傳統意義上的100%
進口品嗎?還真不一定。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外國貨”其實分為多種,全進口、部分進口及“偽進口”。所以想買真洋貨,您還得費點心,查查它們的進口身份,并通過細簽合同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撕下“洋品牌”畫皮選購建材細簽合同保您不上當
市場現狀洋身份分為四類
“英國生產”、“美國品牌”、“歐洲進口”、“德國制造”等字眼在京城各大賣場到處都是,所有的產品都穿著洋裝,聲稱自己有海外關系,但是實際上很多產品并非如一般消費者所認為的那樣是“成品進口,即直接從海外運送過來”的。記者選擇了大鐘寺藍景麗家家居廣場和北京市建材經貿大廈等賣場進行調查發現,這些穿著洋裝的產品大致分為四個類別,其中既包括真正的進口產品,也包括材料進口的產品,更有甚者所有的產品都在國內生產,只不過披了件“西服”。
原裝進口
報關員考試網 即所有的部件都是在國外生產并組裝,做成成品后直接進口到中國才是原裝進口產品,也就是消費者們普遍理解的“進口產品”。一般來說,原裝進口產品在進駐賣場時就需提供海關的報關單、經銷商代理該產品的證明以及原產地達標標識。一般此類產品的代理商底氣較足,可向消費者提供產品說明以及各種產品證件。如“SALONI”(莎羅尼)瓷磚和愛格地板的銷售人員就很理直氣壯,稱產品為原裝進口,可以提供原產地證明及海關報關證明等。
還有一種產品屬于“材料進口,國內組裝”,即所有的材料都源自國外,將材料運輸過來,在國內組裝為成品。丹麥芙萊莎兒童家具“FLEXA”的銷售人員介紹,該產品由丹麥進口,有報關單作證。而產品到消費者家安裝時,現場拆封可以查看包裝袋上的產品說明和產地介紹。
雙重身份
有的外國品牌既有自有產品,也在中國設廠生產并組裝產品。國內組裝的產品一般會借鑒原進口產品的款式設計或者部分材料或技術。在款式、風格類似的情況下,同一品牌的國外產品和國內產品價格相差很大。在此種情況下,一般消費者通過價格就可以辨別出這些產品是進口還是國內生產。不過作為消費者的您需要仔細詢問進口產品是否原裝進口,而國產產品到底有哪些是進口部分。一些大型賣場相對正規,如果問起,銷售人員會詳細告知消費者或者賣場產品的商標會有明確的標識,注明產品的產地,如“產自廣東佛山”或“西班牙”等。
如藍景麗家“英國鄧祿普”床墊既有原裝進口的,也有國內生產組裝的。據了解,同一款床墊,前者價格約2萬多元,后者只需4000多元。銷售員介紹,國產產品的原料如乳膠、彈簧等都是國外進口的,但作為床墊關鍵技術的彈簧直圈進口,由國內將其打彎,且床罩是國內加工制作的。了解了產品進口材料的詳細情況,也有助于消費者選擇時做出判斷。
建材經貿大廈Roca衛浴店的銷售人員表示該品牌是西班牙產品,但部分產品進口,部分產品在國內生產,比如衛浴潔具,其釉料和設計、造型是國外進口,但由于外國的坑距與中國不同,因此具體產品在國內生產。
部分五金件也是國外進口,但進口產品價格相對高很多。記者看到產品的商標都標明了產地,消費者通過查看商標就可以知道其產地。
中外混血兒
還有部分產品,如櫥柜、家具等產品,部分材料是從國外進口,部分材料是在中國生產的,然后組裝在一起,可稱是“中外混血兒”。如在藍景麗家一家標識為德國“OPTIFIT”的櫥柜店,銷售人員先表示該店產品是北京的廠家,后來又稱“也有德國的產品,柜體和五金件是由國外進口,但大理石臺面是國內的”。“如何才能證明該材料確實是進口的?”她稱安裝現場拆封包裝袋時,消費者可以查看這些產品說明。
也有一些“中外混血兒”無法直接通過證明來驗證其進口,如在建材經貿大廈的格蘭朵家具店,該店銷售人員介紹該產品是加拿大品牌,不過目前的產品是國內生產的,其中一套沙發的面料是進口的。“如何才能知道這個面料也是進口的呢?”“你摸摸就知道了,它與國產的手感都不一樣。”記者表示看不出來時,她非常肯定地說“是進口的”。
此外,還有一些產品標的是國產品牌,但其使用了部分進口材料,如使用了德國愛格板材的意風等多個家具品牌。
海外注冊
有的產品宣稱自己是國外品牌在中國的獨資生產商,對于此種品牌,消費者可以通過其資質文件來“驗明正身”。這些產品中的大多數都是國人在海外注冊了一個品牌,生產和銷售都是在國內實現的,價格與國產產品相差不大。遇上這樣的產品,一般消費者很難識別國外是否確有其品牌,或者其品牌是否如宣傳中那么知名。
“你們這是哪兒的牌子?”“意大利品牌,廣東佛山生產的。”在某品牌衛浴店,記者聽到了消費者與銷售人員的問答。據銷售人員介紹,該產品是意大利品牌,但是在廣東佛山生產。銷售人員表示,該產品由意大利設計師設計,釉料是從國外進口的,完全可以保證質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