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后,一個期限為一年的出口企業收入存放境外政策將展開試點。該政策在發出改革我國基礎貨幣發行體制信號的同時,也將從根本上緩解我國外匯儲備不斷激增的壓力。
8月27日,外匯局發布《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試點的通知》,決定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廣東(含深圳)、山東(含青島)、江蘇四個省(市)開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試點,試點期限為一年。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比較強烈的情況下,該政策一方面能夠緩解外匯儲備不斷增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而外貿企業對外匯的運用和管理,有利于增加貨幣資金存放境外的管理經驗。”南開大學金融系教授劉瀾飆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與外匯短缺時代不同,目前巨額的外匯儲備已給我國經濟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試點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可減輕央行對沖外匯占款壓力,避免過多流動性給經濟增長帶來的不確定影響,降低通脹壓力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加貨幣政策的自主權。”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說。
但在現實中,外貿企業是否愿意接受這種轉變呢?從強制結匯轉為自愿結匯對企業又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出口企業收入存放境外在緩解央行貨幣投放的壓力的同時,也有利于外貿企業更加靈活地調配資金。“很多企業在境外有其他的業務,比如投資、設立分公司等,把收入直接存放境外有利于這些企業更加靈活地調配資金。”
據了解,在以往一般情況下,出口企業貨款結算時,須通過審核后匯入國內開戶行,同時申報外匯局,從國外匯入貨款需要3天左右時間。而新的試點方案,企業可以直接將出口收入存入境外,這些留存境外的資金可直接用于貨物貿易對外支付,從而有效減少企業的外匯資金跨境劃轉費用及匯兌成本,為出口企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但也有一些外貿企業擔心這將增加匯兌風險。“以前只要結匯成功就意味著企業的匯率風險發生轉移,但是新的試點方案逼著我們以后結匯前要先考慮一下,到底是拿人民幣劃算還是拿外幣劃算,企業無形中會承擔更多的風險。”汕頭澄海玩具出口企業總經理黃春說。
還有專家擔心,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的情況下,境內機構更愿意持有人民幣,將資金存放境外的積極性并不高。
但劉瀾飚表示:“這也不好說,因為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以追求人民幣升值為目的,當境外投資收益大于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時候,他們更傾向于資金運用的靈活性。”
據郭田勇分析,“該政策無論是對央行還是企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因為有利于增加企業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增加了企業的選擇權。”
但也有專業人士表示,國家這樣做一方面是想看企業真正需求如何,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穩步推進、避免風險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