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水月
朋友圈有時候很熱鬧。當人們還沉浸在短暫摘掉口罩,快樂過節之時,“后浪”的視頻在青年節這天迅速霸屏。不過,由于“五一”黃金周與節日的疊加效應,上海將要開啟的“五五購物節”并不輸于這場熱鬧。
這是一場城市經濟活力強力恢復的狂歡。時至今日,“五五購物節”預熱第四天,萬物皆可“云”,線上線下聯動來了個大撒把;直播推動了一個個購物的小高潮,首店最新潮,老字號品牌再放光芒,夜經濟拉動消費回流……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上海各方充分蓄力,主動求變,向“國際消費城市”強力進軍。與此同時,數十家大型企業悉數宣布加入“五五”,為上海消費者提供打折、發放優惠券、線上直播、短視頻等多種方式,走進這場購物的狂歡中。
當新冠疫情爆發之時,可以說中國的科技企業們紛紛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而如何助力激活疫后經濟,于它們而言又將是一次大考。
站在潮頭的阿里巴巴,自然當仁不讓。
以淘寶直播、數字農業、“一碼游”的數字化文旅消費等為代表的新消費在“五五購物節”中呈井噴之勢,百聯首次淘寶直播,3小時即吸引百萬觀看,4月30日至5月1日,上海小店餓了么訂單量環比3月同期增長超4成......這些新消費模式,無不是數字技術和線下商業融合的產物。
毋庸置疑,這樣的新消費已成為上海黃金周經濟和“五五”現象升溫的核心動能。阿里的平臺效應在創造這樣的消費增量的過程中,扮演著新引擎的角色。以“五五購物節”為契機,強化數字經濟平臺企業的賦能作用,不失為城市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的常態創新方式。上海的創新創造,提供了疫后經濟激活的一個標桿。
筑巢引鳳
在疫情重擊、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之時,提振經濟成為所有工作的根本。與16年前的“非典”不一樣,如今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兩大增量紅利成長速度銳減,存量經濟特性凸顯。因而,內需和服務業是提振經濟的C位。
4月23日,上海發布了《關于提振消費信心強力釋放消費需求的若干措施》從“一大節慶”“五大消費”“四個經濟”“一個環境”等四個方面,提出12條政策舉措來提振消費信心。“五五購物節”就是其中的“一大節慶”。
目前“五五購物節”已梳理形成了130多項重點活動,700多項特色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活動中,科技企業參與其中,探索更多的消費新動能。也就是說,“五五購物節”將借助互聯網平臺,用線上流量反哺實體經濟,拉動消費者到“線下消費”。在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的模式下,內容、平臺、渠道上下游聯動,共同刺激需求回暖,這為激活疫后經濟描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阿里更是推動上海在“五五購物節”上做出了五大創新。
比如,在“五五購物節”期間,上海的大商圈走進淘寶直播間。百聯在天貓開出首家“直播旗艦店”,這一模式在全國尚屬首次,百聯股份購物中心事業部總經理陳旭存也親自上陣開播,用普通話、粵語輪番“帶貨”,百聯集團旗下的百聯世博源購物中心、百聯南方購物中心、百聯西郊購物中心、百聯又一城購物中心四大商圈也同時開播,3小時就吸引了100萬圍觀。
據贏商大數據統計顯示,在上海,購物中心周末日均客流量約為5.7萬人次。百聯首次淘寶直播100萬的觀看量,相當于17.5個購物中心的客流量。
此外,支付寶數據顯示,5月1日,商圈密集的黃浦、浦東線下交易筆數增長約三成。位于浦東的百聯世博源門店客流驟增,超萬名用戶上支付寶領取了“500-50元”支付寶電子消費券,可在百聯部分線下門店使用,消費券同時可與商場折扣疊加使用。線上精準發券、線下消費,也是上海涌現的一種嶄新的模式。
當然,聚劃算、天貓超市、盒馬、餓了么等為上海老字號“定制”發展措施,掀起了“國潮“消費的浪潮。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五五購物節”真正把政策和平臺的紅利導入到了中小微企業之中。上海的小店也是五五購物節的主力軍,10萬商戶通過餓了么參與“五五購物節”。盒馬通過數字農業,用優質的農產品豐富上海市的菜籃子,上海的消費力,也帶活了本地乃至全國的訂單農業。
顯然,在這番城市與互聯網企業、線上與線下的聯動中,并非“發券”“讓利”那么簡單。新的消費需求被激活,需要系統性地打通商業的運營鏈路,根據國人的消費習慣建構新的消費場景。
而上海和阿里正在樹立一個創新的標桿。
緣定上海灘
不過,“五五購物節”只是阿里在上海投入和創新的一個縮影。
早在五年前,阿里與上海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就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慧健康、社會信用體系等開展合作時,便緣定上海灘。
那為什么是上海?
“上海是橋頭堡,杭州是后花園.......”馬云在2017年阿里與上海商業航母百聯集團“牽手”儀式上如是說。馬云還講,“如果說哪一個城市能代表改革創新和發展的高度,我覺得唯有上海。”
上海毗鄰江浙魚米之鄉,有中國最大的海港,1843年開埠,面向國內國際的廣闊市場。南京路上有張愛玲常去的旗袍店,也有中國第一家工業化生產的化妝品公司廣生行,同樣還有售賣雙妹牌花露水、雪花膏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百貨公司。
可見,上海人很早就有現代化的消費意識,啟蒙了全國消費主義。上海國際大都會的形象深入人心。作為現代商業城市和新興市民的文化大本營,“新”是上海的城市氣象。
而今,在疫后經濟的激活之下,上海更“新”。這里正在孕育新消費的浪潮———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今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聚焦一年,著眼三年,集聚優勢資源,圍繞重點領域打造四個“100+”。即集聚“100+”創新型企業;推出“100+”應用場景;打造“100+”品牌產品;突破“100+”關鍵技術。到2022年末,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據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介紹,在線新經濟是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制造、商務金融、文娛消費、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線、智能、交互特征的新業態新模式。
顯然,具有優質商業文明基因之一的城市,同時具備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以及具備全球化視野的條件下,上海激活經濟的方案自然引來數字經濟的東風。
從2015年至今,阿里一直深耕上海。支付寶上海總部”支付寶S空間“落成,阿里上海研發中心在浦東張江人工智能島正式啟用,平頭哥、阿里云首批入駐。生于滬長于滬的盒馬鮮生生產業基地,也已在浦東新區航頭鎮正式動工,盒馬鮮生總部落戶上海浦東。
數年前,阿里就在上海大力發展新零售,助力上海成為中國新零售第一城,而今生于滬長于滬的盒馬已經成為新零售的領軍企業。天貓智慧門店、天貓無人書店等都在上海的城市畫卷落下第一筆。
天貓的新品首發為上海的首發經濟增添了數字化的新注腳。2019年,全球20萬個品牌在天貓共發布了1億款新品。在線上,天貓是品牌新品線上首發的第一平臺,而在線下,品牌的新品發布第一站就是上海。天貓數據顯示,2019年,近半數天貓超級品牌日線下活動都落在上海,將上海作為品牌推出新品的第一站。
上海也成為了品牌淘寶直播第一城。
在《行動方案》中,直播新經濟成為重點發展方向。而根據《淘寶直播新經濟報告》顯示,上海淘寶直播用戶數位居全國第一。上海率先擁抱以淘寶直播為代表的在線新經濟,進一步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當之無愧的“品牌淘寶直播第一城”。
上海作為消費之都、時尚之都、國際之都,可以說走在創變的前沿。創新的基礎和擁抱變化的基因,使“五五購物節”的誕生、在線新經濟的飛躍成為一種必然。
誰的高地?
當在線新經濟浪潮掀起之時,為什么站在浪潮之上的會是阿里?為什么阿里率先告別“打折促銷”的興奮劑式套路,探索出了一套有效幫助城市發展在線新經濟的系統?
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談疫后經濟時呼吁:要讓一切要素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比如新消費場景的構建。
何為新消費?“新”是指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驅動及社會的變遷,消費人群、產品價值、交易場景發生了新的變化。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認為,新消費絕對不只是原有消費的數字化,而是真正帶來了新的消費增量。新消費深刻重構了人、貨、場,驅動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數字化變革。這樣的變革,發掘了商業新人口,創造了商業新供給,帶來了商業新行為。新消費的核心在于我們能不能很好地滿足需求,創造需求。有些產品可能幾年前都不存在,但是今天變成大家生活的必需品,這正是新供給帶來的新消費。
而在這股新消費的趨勢下,消費需求反作用于供給。以此推之,誰能夠拓寬消費者的選擇、創新消費需求,誰就占據了新經濟的高地。
實際上,消費需求的激活是前端的表現,這一作用力有賴于一整套數字化的商業基礎設施。
早在2004年,馬云就提出了一種想象數字經濟的新視角:電子商務對每一個中小企業都能像擰自來水一樣方便。現在,阿里的業務遠超電子商務范疇之外,為中小企業提供水電煤的愿景也正在成為現實。
從接入餓了么的商戶數量來看,上海位居全國第一。在尋常日子里,外賣給商戶提供了數字化經營的新場景,疫情來襲時,這條通路成了支持他們度過難關的動脈,一些小店靠餓了么撐住了90%以上的營收。現在,越來越多的上海小店、小商戶選擇通過餓了么接入在線新經濟。最新的數據顯示,上海小店在餓了么上訂單量環比3月同期增長超4成。浦東南匯8424西瓜,最大的銷售渠道是盒馬。2019年,南匯8424的整體銷售量中,盒馬貢獻占比達50%。4月7日,盒馬的產業基地在浦東的航頭鎮正式動工,2022年投產使用后,預計每年可處理水果146000噸、蔬菜219000噸以及鮮肉109500噸,對航頭鎮的老百姓來說,這意味著農產品有了高品質的穩定銷售渠道。
當然,在阿里轉變為“賦能者”的角色中,還離不開阿里的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組織創新能力等作用力疊加在一起的合力。
寫到這,讓筆者想起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馬光遠曾經的評價:病毒只是暫時讓全球經濟“冰凍”起來,這個“冰河紀”不會太長,當然,在冰川紀,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活下來,有一些企業肯定會死掉,有一些人的財富會永遠失去。
實際上,在這場疫情的大考中,阿里一直通過自身能力,幫助中國無數個中小企業渡過“冰河紀”,在疫后經濟發展中,也主動站到了用創新、創造解決問題的高地上。
正如很多經濟專家所說的,疫情屬于外在沖擊,外在因素一結束,經濟就會回到原來的軌跡。順境逆境看進度。
疫后經濟如何激活?短期內看爆發力,長期而言,還要看沉淀的系統性能力。上海是城市樣本,阿里是企業樣本。
據《新民晚報》3月24日報道,上海85家購物中心全部復工,農產品批發市場、菜市場全部復工,外資外貿企業全部復工,335座城市公園全部開放,軌交11號線全線恢復跨省運營。
可見,疫后經濟正在復蘇之中,無論上海還是阿里,獲得優勢的永遠是有準備的人。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