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巨頭星巴克的入華,可以說培養了國內很多人的喝咖啡愛好。進入中國市場20年以來,星巴克是不可復制的存在。
而隨著消費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當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消費市場轉型升級的新方向,這個零售業巨頭又一次跑到了咖啡新零售的最前線:在不久前,星巴克宣布,調整組織架構,進軍數字創新,加快線上零售布局。
如今,以外賣為切入口發力線上線下數字化的星巴克,贏得了片片掌聲。顯而易見,不管是街頭巷尾的奶茶店,還是在中國已經3800家店的星巴克,我們身邊的“數字化”時代已經無處不在。
1
數字化時代的阿里大生態
當消費者作為最后一個感知的觸角,都已經深刻感受到數字化變革帶來的改變的時候,其實還有很多是藏在巨網之下的。
不為人知的日常之外,企業對“數字化”的思考和探索更為深刻。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24日,阿里巴巴2019投資者大會上,面向來自全球的600多位分析師和投資者,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分享了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最新戰略大圖和未來目標。
隨后,9月25日的阿里云棲大會,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發表了以《構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為主題的演講,則對數字化經濟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
9.6億是什么概念?在會議上,張勇當天對外宣布,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中國年度用戶達到9.6億,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團7.3億的中國年度活躍消費者,以及支付寶超過9億的中國年度活躍用戶。
這就充分說明了,阿里數字經濟體的消費者業務過去一年高速增長。“我們從來不把任何業務作為單一業務,每個業務都是我們服務消費者的新場景延伸,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機勃勃的整體。”
進一步來說,當“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這個時代面向企業的核心關鍵詞,阿里巴巴的數字經濟體也正在展開“一體兩翼”,同時面向消費者和企業的兩個同樣充滿巨大機會的市場。兩個“飛輪”的驅動,其實正是其高速發展的關鍵所在。
曾經想象的都變為現實,甚至在不斷創造的商業場景中實現。在阿里的數字經濟體大生態中,從訂單、支付、商品、店內流量、人流都在數字化之后,線上線下的數字技術正在被打通。
對于企業來說,營銷、渠道管理、生產制造、商品設計、品牌建設、客戶服務、資金需求、物流服務、組織運營、IT基礎設施等方面,都能實現全方位的數字化運營。可以說,一切也都變得越來越一體化和數字化。
2
數字化轉型2.0的新大陸
當然,說起阿里的戰略發力點,首先自然繞不開TOC的淘寶。就像張建鋒2015年在中歐國際商學院的一次分享中,他談到了對商業模式和淘寶的看法一樣,“淘寶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模式,而是一個已經形成社會化的商業模式”。
為什么淘寶網的模式很難被取代?因為它擁有超過1千萬的賣家,幾乎提供了所有的社會商品,產品的豐富度和商業模式永遠沒辦法取代。
淘寶的另一個“決勝點”,就在于它是在用數字化的方式來服務品牌。阿里1688工業品牌,就像是描繪了一幅互聯網時代“工業革命”的藍圖。自從1688工業品牌站成立以來,2年的時間里匯聚了近萬家國內外知名工業品牌,占全球50強工業品牌的70%。
可以說在不同維度的嘗試之中,如今1688試煉出了“數字化”密碼的真金。
那么,另一個戰略發力點,則不得不提到扛起TOB大旗的——釘釘。
就像淘寶對于TOC領域的價值一樣,阿里的toB服務也已經成了其數字經濟體增長的兩大引擎之一,更為商家提供了三大增長動力:企業的數字化、數字基礎設施的賦能、數據技術的賦能。
釘釘的劃時代意義就在于它用“協同”開啟了數字化轉型的新大陸。
說起數據化智能化,其實另外很大一塊就是工作在線化,包括辦公的協同。釘釘的能力,補上了這塊體系。
在這個協同溝通的平臺上,原來用郵件,現在釘釘在線實時工作效率非常高了。以前的審批也是如此,通過釘釘的機制就全部串聯起來。
并且在釘釘這樣的生產力工具出現之后,對企業帶來的改變是驚人的。比如一個東方希望的案例:全面用了釘釘之后,企業只花了90萬,大概開發了47個應用,基于小程序放在釘釘上,全面實現了企業在線化、移動化、協同化。
而這樣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數。可以說隨著阿里B2B戰略強化和突出,釘釘找到了突破口:改變企業的工作模式、分工、以及利益分配,助力企業實現經營管理的在線化、數字化,就像是打通了企業的“任督二脈”。
釘釘在阿里數字經濟體的戰略層面,將扮演什么角色?或許釘釘將是阿里巴巴在下一代互聯網-企業產業互聯網海洋上,拿到的第一張船票。它不僅將發揮重要的公共基礎平臺作用,也將是數字化轉型2.0的一塊“新大陸”。
3
數字化的未來,誰是“造風者”?
對于組織或企業來說,能否實現智能協同,形成自適應自驅動的組織,并讓組織中各種子系統相互連接、協同,就意味著能否將各種力量聚合在一起,實現遠超個體能力的綜合效能。從這個層面來看,釘釘是如此,數字化更是如此。
而不管是ToB 或ToC的業務,都需要提供一系列的生態和平臺。阿里的數字化大生態因運而生,也順勢發展。
就像人們熟悉的一個比喻——蝴蝶效應,當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在阿里數字化大生態中,釘釘帶來的“風暴”將是一個更大的生態入口。釘釘和阿里云在TOB領域的組合,一方面開啟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的燃點,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阿里形成了一支TOB的集團軍。
張建鋒認為,推動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最核心的是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包括阿里云、海量的數據、IOT智聯網、以及移動化,這四項技術的發展,構成了數字經濟整個核心的基礎設施。
如果說去年開始,阿里云升級成阿里云智能,不僅提供云的基礎設施,也提供上述四大核心技術的綜合性解決方案,那么作為數字化經濟的四大“支柱”之一,釘釘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經歷了功能化階段、架構化階段、思想和協同階段,對于下一個階段,賦能是必然的方向。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突破兩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000萬家,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協同辦公平臺,幫助了1千萬個企業實現了組織的在線化和移動化。
作為阿里的技術和平臺能力與B端的用戶需求最好的結合點,釘釘的這一步十分關鍵。可以預見,中國2B市場在發生質變,釘釘在進化的過程中,必然如張建鋒所說“和淘寶一樣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見證了淘寶的突圍,那么下一個“造風者”會不會是釘釘?
當然,阿里一直在走出自己獨特的“打法”,一手構建自己的生態,另一手則突圍平臺化的道路。在無法被想象的未來,作為“數字經濟體”的阿里巴巴,應該還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而中國企業的數字化時代,從加速到跨越式進化,還會遠嗎?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