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政策文件正文的核心要求點:
  1. 推進內外貿監管互認,加強反壟斷、清除地方保護、行業壟斷
2. 促進標準認證銜接、內外貿之間同線同標同質
3. 增強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能力、融合內外貿發展、加強內外貿一體化人才培訓
4. 堅強財政金融支持,加大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支持力度,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
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國家是美國,說內外貿一體化之前,我先說一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和對外貿易的情況。
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前,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外匯儲備不足,而中國對外貿易的核心訴求之一也是賺取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是保證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平穩運行的基石,也是保證合理物價的基礎。為了賺取外匯儲備。中國長期對外貿進行外匯退稅和外貿補貼,由于這個原因很多生產廠商出口的價格都比國內要便宜,道理很簡單 國內價格=國外價格+退稅+補貼,也是由于這原因造成了內外貿不均衡的局面。
為什么出現這個局面,這主要是中美兩國之前幾十年的優勢互補造成了。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一直在進行軍備競賽,軍備競賽的核心是對比兩國國家工業品優勢和軍事優勢,這也就造成了中蘇兩國消費品和工業品價格嚴重扭曲。蘇聯最后是因為生活消費品不足,工業品嚴重過剩導致的國家信用破產的。這個問題在美國也有,但是好在美國的撐的時間更久一點,美國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也同樣是工業品廉價、生活消費品價格高起。這種情況下,中國改革開放的出現,剛剛可以彌補這個問題,生活消費品的生產技術要求不高,但是勞動力密集,所以中國從改革開放開始,中美兩國之間是優勢互補的關系。中國為美國生產生活必需品,美國給中國美元外匯和工業品,中國也可以拿著美元買更多的東西。
一體化發展背后的深意是什么呢?
一體化發展最直接的意思是,會逐漸的減少內外價格的差異,取消或者減小外貿補貼,并可能會提供對內貿易消費品的補貼政策。這樣做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也是當前國內外環境下不得不走的一步路。下面我簡單說一說有那些方面:
1、 中美關系的轉變
中美關系之間的轉變核心原因,中美之間優勢互補的關系在中國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后就不存在了。中國通過外貿賺取的外匯除了購買美債和石油并沒有更多的東西可以夠買,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的核心資產比如高科技、技術專利通過限制的方式,根本不給中國購買的機會,那么除了這些之外的東西,在中國自己生產的成本比購買美國的價格更低,那么就失去了購買的必要了。對于美國來說,高額的外匯逆差和生活消費品價格的走高,中國積蓄大量的美債也成了掣肘美國的一個要素,中國大量的美債成為了動搖美元霸權的一個問題,因為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債導致美元的內在價值受到人民幣的影響越來越大。簡單就是說美元從全球貨幣,變成了和人民幣強相關的貨幣,這對美元也是很不利的。另外對于中國來說,中國也沒有理由拿著本國逐漸短缺勞動力,去支持美國的高福利高消費型社會的必要,因為這樣美國社會會間接導致中國國內人才的流失。另外中國的新能源也是為了減少對石油美元霸權的限制,最終的目標是讓人民幣和美元之間脫鉤,在外匯上達到平衡,加強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影響。
2、 社會共同富裕的要求
社會共同富裕是國家當前最大的目標,其中之一就是保證生活消費品的充足的供應。這也是促進消費、促進國內大循環的必要條件。中國的人民已經從埋頭苦干爭取一線生機到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加倍努力的轉變。所以內外貿一體化也是代表著國內消費品和國外消費品的價格的一致甚至應該更加便宜。
3、 中美之間經濟環境的變化
美國現在處于嚴重的通貨膨脹中,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疫情到只國外的供應鏈封閉,導致國內的外貿在2021的再次繁榮,2021年外貿的再次繁榮雖然給中國的GDP增長帶來了動力。
但是也帶了一些問題。國家從幾年前就開始的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的問題,因為疫情導致落后產能再次復活。等到2022年美國供應鏈復蘇,中國的外貿必然會下降,那么疊加落后產能復活、落后生產力過剩問題的顯現,并且因為房地產失速、人們對未來經濟展望低落的問題,導致國內出現通貨緊縮的問題。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出現了,人們更樂意存錢不消費了,這樣會導致市場上流動的貨幣減少,經濟失去活力,對于發展中國家里說通縮的問題更加嚴重。所以國家通過內外貿一體化,降低國內生活必須品的價格,其實就是通過消費杠杠的作用刺激國內貨幣市場和消費市場的活力。這里邊的關系就是,先通過較低的消費品價格刺激出一部分購買力,同時提高消費品的質量來更快的淘汰落后產能,這樣來達到避免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
政策文件公開時間:22年1月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