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家企業的代表參與了調查,涵蓋行業包括工業機械、家電、摩托車、和新能源汽車等。在美國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后首次進行的路透調查中,略超過60%的受訪者稱擔心貿易戰。“我們今年想把業務擴展到美國,但貿易戰真的打亂了工作,”手機電池生產商雷歐電源的銷售主管Heidi Tan稱。美國關稅影響到手機電池,Tan稱客戶已經在考慮從其他國家采購。“東南亞工廠將來也能夠生產同樣的電池,這只是時間問題,”她說。不過,盡管挑戰與日俱增,但受訪企業對于外國市場的看法仍然普遍樂觀,只有28%預期今年訂單減少,而且僅有21%預期2019年訂單下降。
上一屆廣交會在4月舉辦,當時數據顯示查顯示,65%的受訪者擔心貿易緊張情勢升級,只有26%預期會爆發全面的貿易戰。在最新的這次調查中,超過60%預期貿易戰至少再持續一年,不過有些受訪者表示,持續時間取決于美國總統特朗普能在白宮待多久。“問題不在于貿易戰將持續多久,”臺州市潔霸清潔用品有限公司的Charles Zhu表示。“問題在于特朗普能在位多久。”55%的受訪者表示,中國政府應該“積極參與討論”以努力結束貿易戰。只有三位受訪者認為中國應該通過限制競爭予以報復。“中國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我們努力工作與吃苦耐勞的能力,我們能夠在競爭之下成長,”余姚格奧電子有限公司的Michael Zhuo表示,他也表示自己有三分之二的客戶在美國。“我不確定美國是否有把這一點列入他們的考量。”受訪公司中,與美國沒有業務關系的僅有不到一半。需要大量海關數據進行找尋已解決目前現狀。
連鎖反應
太陽能與機械等行業的許多出口商表示,對美國的出貨微不足道,部分因為懲罰性關稅促使他們另覓市場。不過部分出口商仍表達了貿易戰對全球信心不利影響的擔憂。“首先,貿易戰會傷害中國經濟,我們在國內有客戶,與我們有生意往來的國家的經濟也會受到影響。”江蘇斯派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裁Todd Cao表示。部分出于貿易沖突的原因,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將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弱。受訪的很多出口商認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成本上升,包括原材料成本增加和員工頻繁流動,這比中美貿易戰更令人擔憂。受訪者還列出整頓P2P貸款和加強環境法規等問題。一些出口商表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客戶正遭受美元短缺,這使得他們更難購買商品。“來自土耳其、南非、阿根廷、伊朗、敘利亞和利比亞的訂單全都在下滑,”廣州市惠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Tory Mak表示,歸咎于這些國家經濟狀況疲弱和貿易戰的連鎖效應。一些沒有受新關稅舉措沖擊的企業,則受到美國其他政策變化、比如對伊朗實施制裁的影響。
紡織、電子設備和太陽能產業的企業全都表示業務受挫,因不再被允許向伊朗出口。“我們沒受到關稅沖擊,但受到制裁舉措沖擊,這將我們(與伊朗的)貿易削減至零,”一位不愿署名的銷售經理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