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國際航空運輸價格飆升。雖然今年春節后有所下降,但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在7月份接受采訪時仍表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航空物流整體運價已上漲100%以上,達到歷史新高。那么,國際空運輸價格飆升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呢?
航運能力接近極限,價格優勢大幅縮水。
眾所周知,海運是國際物流運輸的絕對巨頭。多年來,海運承擔了我國進出口貨物總量的90%。
海運之所以能在國際物流運輸中占有如此高的份額,是因為它在價格和運輸能力上有明顯的優勢。以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為例,同等重量貨物的海運價格僅為空運價格的六分之一。2020年7月,全球集裝箱運輸能力為2380萬TEU,跨太平洋運輸能力為374萬TEU。今年7月,全球運輸能力增加到2477萬TEU,太平洋貿易運輸能力增加到488萬TEU(TEU:標準集裝箱是集裝箱用量統計單位,標準長20英尺)。
然而,隨著運輸能力的快速增長,配套設施的不匹配大大削弱了運輸能力。貨輪必須在港口排隊,因為工人有限,起重機數量有限。等待時間的增加直接導致了運輸成本的增加。據報道,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價格已經上漲了10倍,就連海運咨詢公司的負責人也表示,現在海運接近空運。
當運費接近時,貨主應選擇更快的空運。
航空公司客運業務低迷轉向貨運業務。
在新冠肺炎爆發的一年多時間里,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運營成本高的航空業。
截至今年8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旅游限制已導致全球23家航空公司倒閉。即使沒有破產,航空公司也在掙扎。美國航空、英國航空、漢莎航空、阿聯酋航空和澳大利亞航空公司已經宣布了數千人的裁員和無薪休假計劃。
由于價格比海運和陸運貴,航空貨運業務并不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大多數航空公司在乘客的同時通過腹部倉庫攜帶貨物。然而,在疫情下,乘客的急劇減少逐漸改變了航空公司的習慣。
隨著乘客數量的減少,航空公司迎來了海運價格急劇上漲的好消息。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的貨運需求,國內幾家大型航空公司將客機運輸改為全貨機運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航空運輸量達到374.3萬噸,同比增長24.6%;國際貨運航班達到9.6萬班,其中客貨換貨3.7萬班。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全球貿易國際空運比例不到1%,但價值超過30%。根據IATA的數據,全球航空業的貨運收入在疫情爆發前翻了一番,達到30%左右。
國內訂單不降反增,貨運需求持續增長。
除了海運價格上漲、空運能力不足等因素外,國際對中國產品需求的增加也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在過去的幾年里,隨著國內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許多外國企業選擇將工廠和制造業訂單轉移到勞動力較低的東南亞國家。然而,在疫情期間,印度、越南和其他國家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理使大多數制造業訂單回到中國,訂單量的增加自然導致了物流運輸價格的上漲。
此外,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快速發展也是航空物流市場持續改善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2020年,隨著全球貿易低迷,中國跨境電商出口逆勢增長40.1%。
與普通商品相比,集裝箱也成為中國出口商品的主力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中國金屬集裝箱產量9864萬立方米,標準集裝箱出口量198萬立方米;世界上95%以上的集裝箱都是中國制造的。今年1月至5月,中國金屬集裝箱累計產量8315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69%,同比增長113%。集裝箱出口標準箱166萬,同比增長168%,同比增長48.21%。
結論:從全球快速增長的運輸需求和暫時無法滿足需求的運輸能力來看,國際空運和海運價格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在保持原有運輸習慣的同時,尋求新的國際物流模式是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