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資源要素集聚、功能服務完善、市場環境優化、樞紐能級提升等方面成果卓著,并已躋身世界前3位。上海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下一步,將從“基本建成”邁入“全面建成”的歷史新階段                             上海: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
  2009年國發19號文件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的目標。
  7月11日,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上,上海市副市長湯志平表示,經過25年的努力奮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在資源要素集聚、功能服務完善、市場環境優化、樞紐能級提升等方面成果卓著。“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顯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世界排名第3。上海,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
  7月11日,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決策部署。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經歷了以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到以硬件基礎設施與軟環境建設并重的發展之路,在資源要素集聚、樞紐能級提升、服務功能完善、市場環境優化、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基本建成了世界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卓著  7月11日,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上,湯志平對通過25年的努力奮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進行了詳實的歸納總結。
  第一,上海匯聚豐富的航運要素資源。集聚了綜合運力規模排名世界第1的中遠海運集團、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全球最大的港口機械重型裝備制造商振華重工,以及國際海事組織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國際海上人命救助聯盟亞太交流合作中心等國際性、國家級航運功能性機構。截至2019年底,全球排名前100位班輪公司中的39家、全球5大船舶管理機構中的4家、國際船級社協會正式成員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5位的郵輪公司均在滬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
  第二,上海樞紐服務能力國際領先。上海港連續10年保持國際集裝箱第一大港地位,港口連通度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洋山港區四期全自動碼頭是當今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4的郵輪母港,航空旅客吞吐量名列全球第4,浦東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全球第3。
  第三,上海航運服務功能日趨健全。上海的船舶險和貨運險業務總量全國占比近1/4,成為航運保險國內市場中心,國際市場份額名列前茅;航運信息服務發展迅速,集裝箱運價指數成為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的“風向標”;基于“港航大數據實驗室”“中國航運數據庫”的應用項目相繼實施;上海海事法院和海事仲裁服務機構共同打造國際海事司法上海基地,海事仲裁服務水平全國領先。
  第四,上海航運營商環境日益優化。上海港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部署,降低港口使用成本,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50%以上。一系列跨境貿易改革措施相繼實施,國際航運業務均已對外開放,在全球率先開展船員換班工作,換班人數全球之首,做到“應換盡換”。“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顯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世界排名第3。上海,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排名世界第3  7月11日,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上發布的《2020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綜合實力躋身全球前3位,僅次于新加坡和倫敦。2020年,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新加坡、倫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漢堡、雅典、紐約-新澤西、東京(見表)。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反映出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的4種趨勢:一是傳統三強的格局被打破。自2014年該指數首度發布以來,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3位一直由新加坡、倫敦、香港三地把持。2020年上海超過香港,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二是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正在東移。以上海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國際航運中心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勢頭。對比2019年與2020年亞洲國際航運中心排名來看,有11座城市的排名有所上升。三是“一帶一路”倡議給全球港航業帶來新機遇。2020年雅典的排名升至第8,這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作用密不可分。四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建設成效顯著,供應鏈節點與高端航運服務功能加速融合。2020年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服務評價結果顯示,上海自2019年超越香港躋身前3位后,繼續保持了較高的水準,各項指標得分不斷提高。
  中國經濟信息社董事長徐玉長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上表示,本次指數研究呈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到來之前,各大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成果。隨著疫情蔓延全球,國際航運與貿易都迎來巨大挑戰。近年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上海排名首次進入前3位。包括北外灘、陸家嘴、外高橋、洋山-臨港、吳淞口等一批熱土,集聚了大量全球航運企業、國際航運組織和航運功能性機構。航運融資與保險、航運咨詢與信息、海事法律與仲裁等現代服務業持續提升能級,推動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乘風破浪、駛向深藍。
下一步:  從“基本建成”邁入“全面建成”  下一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將從“基本建成”邁入“全面建成”的歷史新階段。湯志平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海將牢牢把握國家戰略要求,進一步突出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突出核心競爭力、改革創新。全面謀劃加快推進新一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全球航運資源的配置能力。
  首先,上海將在滿足國際物流多層次需求中進一步發揮作用。上海將充分利用區位條件、設施能力,夯實集裝箱樞紐港基礎,完善多式聯運體系,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滿足多層次運輸需求。同時,將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協作、各揚所長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推動長三角地區成為國際物流網絡的重要節點。
  其次,上海將在推動國際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中率先轉型。全球疫情背景下,航運業數字化進程全面提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上海將搶抓“窗口期”,推動航運要素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再次,上海將在參與國際航運事務中實現開放融合發展。上海將吸引和培育更多國際性、國家級航運組織和功能性機構在滬開展業務,積極參與國際海事技術規則制定,提高上海參與國際航運事務、服務全球的能力。
  7月11日,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上,劉小明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繼續大力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推動形成世界一流的海運門戶樞紐,全方位提升海運發展軟實力,強化要素資源配置能力,打造全球海運新技術、新標準和新規則的重要策源地,建成位于世界前列的國際航運中心。
  7月11日,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上,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主任於世成表示,在繼續重視硬環境建設的同時,無論是上海還是全國,已經到了更關注改善營商和法治環境的時候。近日,國際海事組織發布通函件,向所有成員國政府、聯系會員、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分享中國編制的《船舶船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3.0)》。在疫情持續擴散的情況下,中國貢獻了防疫經驗,解決了航運領域的最基本問題——如何確保船員的順利流轉。在危機中,中國貢獻了一個重要的方案,依此類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接下來要在海事法律、仲裁和訴訟過程中貢獻更多的中國案例、中國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