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廣州日報
轉載網址:今日頭條
8月25日,廣州市新聞辦舉辦《廣州市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廣州將奮力建設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打造大樞紐,構建“5+10+N”物流樞紐布局體系,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建設國際物流中心,為何對廣州如此重要?眾所周知,廣州市全國快遞量最大的城市之一,空港貨郵吞吐量具全國第二,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貨物吞吐居全球第5、第4位……然而,廣州也面臨著缺少龍頭物流企業、物流產業投入產出率偏低等問題。
《規劃》指出,廣州要通過拓展大通道,打造大樞紐,建設大口岸,搭建大平臺,營造大環境,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為此,《規劃》從交通物流運行體系、發展樞紐經濟的產業新模式等方面,針對廣州如何建設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進行了規劃布局,提出廣州要依托空港、海港和鐵路港,構建“5+10+N”物流樞紐布局體系。而針對廣州缺少“龍頭”物流企業的瓶頸,提出以“聯盟化”破解,引導交通物流融合創新發展。
發展基礎:廣州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全面增強 ,白云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居全國第2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廣州具有交通樞紐功能強、物流產業規模大、市場主體成熟等發展優勢,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具有厚實基礎。
近年來,廣州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全面增強,現代物流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物流中心地位持續提高。據統計,2020年,全市完成社會貨運量9.25億噸、快遞業務量76.16億件,貨郵發展保持全國前列;白云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175.95萬噸,位居全國第2;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351萬標箱、貨物吞吐量6.36億噸,分別位居全球第5、第4位。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旭介紹,《規劃》統籌考慮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重點依托機場、港口、鐵路等交通樞紐優化物流設施布局,支撐構建更為高效順暢的物流體系。《規劃》是全國首個城市級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也是廣州落實國家戰略、統籌推動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對未來一段時期廣州加快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目標:到2035年建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在《規劃》中,最重要的關鍵詞,無疑是打造“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
這一目標,廣州并非首次提出。今年年初,廣州市政府以“一號文”政策規定的名義,印發實施《廣州市精準支持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當中就提出了15條舉措支持現代物流和供應鏈高質量發展,以此推動加快建設“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國際物流中心的堅實步伐。
《規劃》明確,到2025年,廣州要構建形成“樞紐+通道+網絡”的交通物流網絡,推動形成陸海空聯動、區域協調互濟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物流中心和亞太地區供應鏈組織中心,引領大灣區區域內外物流和供應鏈組織化、網絡化、一體化運行,實現交通物流樞紐更加集約高效、交通物流通道網絡更加完善通暢、物流服務效能顯著增強的階段目標。展望到2035年,廣州要建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成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地。
為何這個目標如此重要?這正是廣州展現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擔當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當好先行示范,為更好服務國家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戰略和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做好支撐保障。
事實上,廣州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首要的正是拓展大通道,打造大樞紐,建設大口岸,搭建大平臺,營造大環境。為此,《規劃》提出要完善“通道+樞紐+網絡”大物流運行體系,加快推進“交通+物流+產業”“港產城”融合發展的樞紐經濟新模式,推動物流組織模式和行業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物流提質降本增效,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重要任務:聚焦建設國際物流中心,海陸空同向發力提出四大任務《規劃》明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聚焦建設國際物流中心,海陸空同向發力,從打造大樞紐、拓展大通道、搭建大平臺、營造大環境這四大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務。
大樞紐:構建“5+10+N”物流樞紐布局體系打造大樞紐,構建“5+10+N”物流樞紐布局體系,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規劃》提出,重點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南沙港區、鐵路樞紐等布局5個特大型物流樞紐,圍繞重點產業區、珠江航道、鐵路貨站、高速公路建設10個大型物流樞紐,基于制造業、商貿業等價值園區規劃N個物流骨干節點,優化形成以特大型物流樞紐為核心、大型物流樞紐為骨架、物流骨干節點為補充的“5+10+N”空間布局。圍繞樞紐圈層化布局主導產業,建設承載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功能的國家物流樞紐,探索“交通+物流+產業”融合發展的樞紐經濟新模式,培育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的新動能。
“5+10+N”物流樞紐布局體系5個特大型物流樞紐
廣州空港物流樞紐
廣州南沙港物流樞紐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
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公鐵聯運樞紐
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
10個大型物流樞紐白云神山物流樞紐
龍沙汽車物流樞紐
廣州高鐵快運物流樞紐
黃埔新港物流樞紐
下元物流樞紐
花都港物流樞紐
花都獅嶺物流樞紐
增城開發區物流樞紐
小虎沙仔物流樞紐
從化明珠物流樞紐
N個物流骨干節點優先建設魚窩頭、太和、大崗、鐘落潭、龍溪、從化南、街北、知識城、九龍等
大通道:拓寬海上絲綢之路航運通道, 促進中歐/中亞班列擴量增效拓展“海陸空”大通道,完善暢通現代產業供應鏈。《規劃》提出,打造“陸海空互濟、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物流大通道網絡,有機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明確織密“國際空中絲路”,加快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建設,打造服務大灣區的航空保稅物流中心;積極拓展國際貨運航線,提升亞太航空貨運樞紐和快件轉運功能;與其他國際機場協同開展國際業務,做強廣州國際航空物流品牌。拓寬海上絲綢之路航運通道,加強與國際航運聯盟和班輪公司合作,鞏固廣州港至非洲、東南亞、地中海的國際集裝箱運輸樞紐地位,拓展歐美遠洋集裝箱班輪航線。完善陸路出境物流通道,加密區域性支線運輸網,完善廣州都市圈物流和供應鏈體系,構建通達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物流通道。暢通通達西歐、中亞、西亞、南亞的5條國際鐵路通道,大力促進中歐/中亞班列擴量增效,依托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增城西站、大朗站等,建設大灣區國際班列集結中心,賦能建設“穗新歐”“穗亞歐”戰略性經濟走廊。
大平臺: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 完善多式聯運服務網絡搭建大平臺,推動現代物流高效服務。當前,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物流樞紐的一體化合作和組織運作如何提高值得關注,打通空地聯運、海鐵聯運、空鐵聯運、公鐵多式聯運,將為廣州提升城市能級釋放指數級的新動能。
《規劃》提出,建立多部門資源共享的物流公共平臺,打通機場、港口、鐵路物流及信用信息節點,推動交通、海關、邊檢、商務等公共部門信息開放共享,提升物流供需匹配效率;優化提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協同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創新水陸聯運貨物監管模式,推動口岸通關全程無紙化、智能化。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完善多式聯運服務網絡。
大環境:物流行業“聯盟化” 引導交通物流融合創新發展營造大環境,引導交通物流融合創新發展。《規劃》提出,加快發展冷鏈物流、電商物流、應急物流等現代物流新業態,具體舉措包括建設都市圈城市消費的低溫加工處理中心、加快建設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等,探索發展網絡貨運、高鐵物流、通航物流等現代物流新模式;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商貿服務業、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產銷保障等。針對廣州現代物流企業集群發展不凸顯,缺少龍頭的問題,《規劃》提出“聯盟化發展”的概念,明確要做強現代制造業供應鏈、創新商貿流通供應鏈、健全現代農業供應鏈;打造一批在現代物流和供應鏈領域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集成服務能力的“廣州服務”供應商,推動物流行業聯盟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拓展全球布局。
十大工程:“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超過35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規劃》清單化梳理出了“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的“十大工程”,即:交通物流樞紐、節點優化提升工程;骨干物流通道網絡高效暢通工程;國家物流樞紐與園區試點示范工程;物流信息公共平臺建設工程;貨物流通效率提升工程;物流多式聯運水平提升工程;現代物流新模式集約高效發展工程;現代物流與供應鏈企業成鏈集群發展工程;現代物流與供應鏈體系完善工程;現代物流政策體系建設完善工程和“百大項目”,明確了責任主體和時間節點。
其中,“百大項目”估算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十四五”期間預計投資超過3500億元,為《規劃》實施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