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是集經濟化與信息化的全新時代,在不斷增加世界各國貿易合作與緊密聯系的同時,我國物流產業也獲得了較為穩定的發展。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有著緊密聯系和相互促進的作用。在世界貿易組織體系的分割中,形成國際物流產業,并擁有現今產業發展的大好趨勢。地區經濟會因為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帶動,迎來經濟形勢的改善和提升,使得物流產業衍生并得到快速發展。因此物流產業的發展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從程序上來講,物流產業是集運輸、倉儲、信息綜合、貨運代理為一體的服務產業。因為其就業人數眾多,且產業經營過程中涉及范圍廣泛,所以對人們的消費及生產活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作為現代社會整合傳統產業,及運用高新技術改造而演變而來的新興行業,物流產業在世界領域得到壯大和發展,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科技水平等重要標準之一。自提出第三利潤概念后,世界各國對物流費用的降低成為重要研究問題。物流行業對于部分發達國家,或是地區范圍內,大有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顯著地位。例如美國物流業在新世紀初曾達到9500億美元的總規模,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超過高新技術產業的兩倍,且還在持續增長中。因此美國又通過對“大運輸部”的建立,充分體現了統一融合的運輸規模的形成,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產業的促進。這足以看出如今各國對于物流產業的重視。
二、我國物流產業在國際貿易發展中現狀的問題
(一)標準不統一
相對于國際物流標準來說,我國國際物流產業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增大了國際物流交往的困難,同時存在較高的進口關稅,使得國際物流成本增加,因此一定程度地損失了我國物流行業的經濟效益。較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物流行業目前技術指標及工作體系上不夠健全,發展規模也較小。不管是物流運作模式還是包裝規范,都沒有實行統一的標準,帶給我國物流運輸產業諸多的不便。在浪費了我國物流資源的同時,也阻礙了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腳步。
(二)不健全的物流設備
目前,我國基礎的物流設施和國際現代化裝備、機械化等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結合當下國際貿易發展要求來看,我國物流集裝箱碼頭還未達標。信息化技術及工作指標未及時更新和統一,我國物流企業對其基礎設施也未引起重視,更沒有投入物流專用設備的資金支持。目前我國國內物流運輸主要以中型汽車為主,較少配備高效的專用車輛和現代化的集裝箱,因此我國物流產業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
(三)物流產業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分析
1.物流產業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國際貿易的發展與物流產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互相促進的。通常來說,一個國家有著越高的物流產業水平,其也會有著越發達的國際貿易發展。通過諸多歐盟國家的例子足以證明這點。另外,物流產業的發展會因為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獲得極大的促進。例如在我國珠江、長江三角洲地帶,經濟發展相對較快,隨著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大,國際貿易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
2.物流產業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物流產業對國際貿易成本的影響。國際貿易中的物流成本和交易費用對外貿形成的制約,影響著國際貿易中各類商品的交易規模。例如谷物類農產品有著較大的運輸成本,在國際貿易中谷物占較小的比重;而重量及體積較小的高附加值制成品,在物流運輸成本上受影響較小。加上生產成本的優勢,以及較低的物流成本,使得國內制造業對外貿易頻繁,比重較高。因此,國際貿易會因為物流成本和技術受到重要的影響。
三、發展物流產業和壯大國際貿易的有效措施
(一)實現物流產業升級,創造綠色物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斷增強,國際貿易的競爭也日益加劇。信息化的發展也對物流產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物流產業要與時俱進,積極樹立全新的發展觀念,大力發展物流體系信息化建設。例如對先進信息技術的引用,對物流產業的升級,以符合現階段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首先,對物流企業信息的收集,進行物流客戶信息共享平臺的構建,提供物流管理的科學依據,促進國際貿易企業物流過程的便捷和高效。再者,對第三方物流運營的促進。其也屬于物流產業發展趨勢所包括的,對專業化物流水平的提高,以對綜合物流成本的降低。最后,結合目前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帶動綠色物流產業的發展。運輸材料采用綠色環保包裝,利用冷凍專業技術,最大化使用可利用的資源,實行經濟的循環利用,促使綠色國際貿易的形成和發展。
(二)對物流產業管理水平和專業化服務的提高
我國有著較為原始和單一的物流手段和服務質量。規模較小的物流企業組織,往往不具備競爭實力,同時在對物流運輸的經營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以下方面具體做出改進:一是高效率提供物流服務給貨主企業;二是還要大膽創新個性化的物流服務,以滿足現代企業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和消費觀念。
(三)重視物流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
雖然我國一些大專院校對物流課程進行了設置,另外也有相關專家對物流行業的發展策略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但對于物流教育和研究方面,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還顯得較為落后。物流專業研究機構和大學還非常少,物流企業投入的研究自然更是微不足道了。因此對專業人才的積極引進,是物流企業必須引起重視的。且還要相應對物流專業技能的激勵制度和培訓機構的建立和完善,以對人才資源的穩定和壯大企業人才的規模;國家政府應結合現代國際市場需求,鼓勵高校對物流專業及課程的設置開辦,以對優秀物流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的培養;根據發達國家的寶貴物流經驗的借鑒,通過行業社團來對物流產業的執行,和制定物流從業人員的工作制度,實行對我國物流產業人員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并建立從業資格認證和相關培訓制度的建立。
(四)對物流企業與國際外貿交流的加強
有著密切關系的物流產業與國際貿易兩者間,它們展開良好的交流互動至關重要。要結合如今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通過有效的策略促進二者的互助發展和進步,重視兩者間交流與合作的加強。一來,要針對外貿企業提高其對我國物流資源的需求。分析當前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各國對物流有不斷上升的需求量。但對多為原料加工的我國出口企業來說,在世界貿易中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基于要對本國經濟效益的加強,必須對外企增加我國出口產品的認同感,以促進物流的營銷成效。在如今現代經濟的發展下,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形勢下,逐漸體現出了人們對產品需求的個性化。市場中的細分也成為物流發展新趨勢,而在對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化工企業重新調整了產品的生產工作,使得逐漸豐富了生產產品的類型。企業應構建個性化的銷售模式,要從市場消費者的角度,分析消費者的個性化思維,客觀判斷銷售產品,以更好地優化和調整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有效對接消費者與銷售工作,以加強銷售成效,在新時期背景下使得企業能夠獲得高效的發展。
(五)增強國家對物流產業的支持力度
例如對物流產業稅收政策的完善,以幫助物流稅率的降低,減輕物流企業發展的負擔。可以通過調研小組的組織和開展,對物流業的土地、稅收,經濟成本等問題作出考察,向國家稅務總局上報物流困境現狀。通過國家給予物流行業的優惠政策,來對物流企業稅務的降低、或是所得稅根據相應的比例進行先征后返、免減國內急需進口的大型物流設備費用、對稅收優惠政策的擴大等措施。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物流產業在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中,尚存諸多問題,需基于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角度,對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優劣勢客觀性地分析,并制定相應有效的解決方案,來對我國物流產業的壯大和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