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外之基本情況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簡稱“廣外”)是廣東省屬的重點語言類院校。作為一名廣外的畢業生,本文僅根據自己有限的了解淺談一下廣外的現狀。
1994年 廣州外國語學院從教育部(國家教委)“下放”到廣東省;1995年 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從對外經貿部“下放”到廣東省;1995年廣東省政府整合兩校資源成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外落選“211”工程;
首先,作為原教育部直屬的三所外國語大學,只有廣外落選211工程。廣外在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的院校排名是5名左右(參考第三輪學科評估:次于北大、北外、上外和南大;參考第四輪學科評估只評檔不公布分數:次于北大、北外和上外),在外語類院校排名是第3名(即次于北外、上外)。如果說單憑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和地域分布來看,如果(僅是假設)要選第3所211外國語大學,那應該會是廣外。
內容整理于三所院校官網從各方面數據來看,廣外的確是外國語大學里的第3,但是比照前兩名北外和上外仍有很大差距。此外,從城市區位來講,廣州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性也不如北京和上海,但相對于其他地區發展外語學科有一定優勢,這也是廣外不是211,但也“輝煌”過的一個原因;從建校歷史講,廣外起步晚于北外、上外20年左右,且廣州外國語學院從建校之日起歸部屬的歷史不超過30年(建國后全國重點院校中外語類院校僅有北外和上外)。
其次,再說廣外的另一半前身——廣州對外貿易學院。以前有個說法“國貿三星”指的就是原對外經貿部(現商務部)所屬的北京、上海和廣州三所對外經濟貿易學院。但是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在這個群體里也是一個弱勢的存在。
內容整理于三所院校官網廣州對外貿易學院晚于“對外經貿”30年、“上海對外經貿”20年成立。成立僅14年即從部屬調整到廣東省屬。在這三所院校中,只有北京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入選了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同樣沒有名頭,但是位于中國的經濟中心、直轄市和自貿區上海,社會認可度和錄取分數線也都比較高。
1995年兩所院校合并成今日的廣外,從兩所部屬院校合并的角度看的確是強強聯合,但是從“北上廣外”和“國貿三星”的角度看是兩所“弱校”抱團。截止到2020年的今天,合并后的廣外也不過走過了25年的歷史,而這25年里經過了院校合并、院系調整、建新校區、學科調整等大的變動。
與此同時,21世紀初隨著中國融入全球化程度加深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廣外在“外語熱”和“外貿熱”的浪潮中得到發展、在對外貿易和國際盛會中嶄露頭角,尤其是在廣州承辦亞運會前后,廣外的社會認可度和報考熱度比較高。錄取分數線自然比較高,曾經一度僅次于中大、華工和暨大,在華師前,位于廣東省第四位。
(二)廣外面臨的困境&存在的問題
接下來談談我在就讀期間的2016-2020年的廣外。
- 文理分數線逐年下降,低于211華師自不用說,也低于新興的深圳大學,和汕頭大學處于排名膠著狀態。
- 2017年主要管理層發生變動
- 2017年落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2018年未進入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行列
我想首先從個人感受的角度談一下大環境的變化:1??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注重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隨之變化的就是熱門專業從“小語種”轉變到“人工智能”等相關的新興理工類專業。人文社科行業類院校發展遇到瓶頸,一方面有條件的院校尋求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計劃中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在“新文科”的背景下也紛紛探索綜合化改革的出路(尤其是地方院校)。尤其是在疫情和國際關系紛繁復雜的今日,所謂“逆全球化”趨勢讓更多家長和學生對外語外貿類專業產生了觀望甚至消極的評價態度。。
2??新興院校的崛起。廣東省內三類新興高校:1. 如“南方科技大學”類起點高的研究型院校;2. 如“哈工大(深圳)”類傳統名校異地辦學;3. 如“深圳大學”類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綜合類院校。廣外和這些院校幾乎沒有行業和學科的競爭,但是在同一個省內卻有爭取優質生源的競爭,其中較為明顯的是綜合類院校深圳大學,近年來投檔線不斷攀升。
3?? 相較于人文社科,國家政策在發展高等教育時更傾向于重點發展理工農醫等學科。教育部多次發文在“雙一流”建設中重點支持農業類院校、醫藥類院校等,重點支持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國家發展迫切需要的學科(當然從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層次上講這樣的政策傾斜是必要的),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省內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呼聲與日增高。
4??高等教育持續發展導致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廣外多年來主打的一張王牌就是就業,尤其是本科生的就業率較高、就業層次高和薪資水平高的“三高模式”廣受贊譽(此處不討論各高校就業率數據真實程度)。而如今隨著就業環境中競爭愈發激烈,提升學歷成為了一大需求,第一學歷背景也愈發被看重。廣外頂著“雙非”的帽子和個位數的保研率在這方面著實沒有任何優勢。
然后再談一下廣外自身的問題。一些同學吐槽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學校管理等問題在這里不做陳述(說實話很多學校都有),本文重點討論
學科建設。從第四輪學科評估和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建設大學的建設學科可以看出來,廣外發展的學科重點在文、經、管、法四個領域。
文學類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發展借力于優勢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具有一定的學科特色和學科規模,但卻大而不強。具體體現在缺少高層次人才作為學科帶頭人、缺少高級別科研平臺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學位點不完善(僅有一個與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共建的比較文化研究博士點)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的外語院校(不含北京語言大學)均無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外國語言文學:處在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位置,從三所外國語大學的對比也可以看出廣外比照北外和上外仍有差距。廣外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內部各研究方向發展不均衡。研究優勢在于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國家重點學科)和翻譯學研究,跨文化研究尚佳,國別與區域研究后發,而外國文學是最大的短板。作為老牌外語院校,廣外僅有《現代外語》一本語言學CSSCI來源期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9年才從人文社科綜合類期刊改為外國文學類期刊。
新聞傳播學:廣外的新傳起步較晚(發源于1997年開設的國際新聞專業),是進步較快的學科。近年來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發表的C刊論文數都在全國排名中較為靠前,也在2017年成為廣東省宣傳部與高校共建的第二所新聞學院。2017年剛剛獲得一級學科學碩點,才有了參加第五輪學科評估的資格。而省內同一時期建院(2006年)的深圳大學已經率先取得了一級學科博士點。
經管類
應用經濟學:2017年獲得了外語院校的首個應用經濟學博士點,而后又獲得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這對廣外的發展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但是換個角度看,這個博士點來得太遲了。雖然廣外的定位是語言類院校,但畢竟無論從院校源頭還是從當下規模來說,非語言類學科尤其是經管類學科占據廣外大半江山。經管類學科長期沒有博士點對學科發展、人才引進和科研產出等方方面面以及對學校整體發展都形成了鉗制。
工商管理:廣外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精度還是夠的,下設的7個本科專業中有6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但工商管理學科面臨的問題:1. 競爭壓力大,工商管理一向是諸多老牌院校的優勢學科,且學位點分布和市場需求等早已處于飽和狀態,想實現突破較難。2. 科研實力弱,廣外的傳統一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面向市場、強調就業為導向,缺少高水平科研平臺、高層次學術帶頭人以及高水平科研成果。3.國際化水平低,受限于院校平臺和學科實力,廣外商科的國際化質量有待提高,近幾年正在緊鑼密鼓推動各項國際化認證工作,初有成效但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注:比照一般院校,廣外的國際化自然是有特色、有成績,但廣外對自身定位和參照目標不應局限于此)
數學與統計學:作為支撐經管學科發展的基礎學科,數學與統計學科在財經院校的地位不言自明。在傳統財經院校中,數學與統計學院都是大學院。廣外2010年獲批統計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8年整合數學與統計學科單獨成院,2021年獲批應用統計專業碩士學位點,至今無數學碩士學位點。數學與統計學作為經管類基礎學科的支撐作用明顯不足,師資力量不夠雄厚。
總的來說,在兩校合并之后的一段時間以來,肇始于廣州對外貿易學院時期的經管學科長期以來無法與外國語言文學形成“雙輪驅動”,經濟學2017年才獲批首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應用經濟學),比外語學科獲批博士點晚了整整30年;工商管理目前尚無一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經濟學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規模小……這些都對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育、學科水平和院校實力的提升形成了掣肘。經管學科建設比照國內知名財經院校仍有較大差距。
法學類
法學:起步較晚,發端于1995年開設的國際經濟法專業,至今也才二十余年的歷史。近年來,法學獲得了較多資源傾斜,在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科研產出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終于在2021年申博成功。法學近幾年來的飛速進步為廣外進入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打了一劑強心針。
政治學:學科特色明顯但規模小。在學科目錄中政治下有八個二級學科,廣外只開設政治學理論、國際關系和外交學三個以及一個自設的二級學科社會管理。且在2018年國際關系學院成立之前一直設立在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等二級學院下,在院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長期處于邊緣化。
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樣受限于經費等諸多因素,廣外馬院以及馬理論學科長期以來在高層次科研平臺建設(主要是省級科研平臺)、高層次學術科研人員引進和高級別人才稱號等方面難有突破,2020年博士點申報也未能獲批。
其他學科
廣外的其他專業分別分布于教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領域,這些學科多數都不是廣外的傳統優勢學科,且在廣外這種人文社科類地方行業院校所獲資源支持極其有限的情況下,這些學科能獲得的資源傾斜更是少之又少,要么依托外語、經管等優勢學科交叉發展,要么走小而精的差異化發展路線。
簡而言之:廣外的學科構成比照純粹的外語類院校或經貿類院校更繁雜,比照綜合類院校更單一,由于院校歷史、政策影響和資源扶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廣外長期以來學科規模小且發展不均衡。
三、廣外近年來的學科發展概述
2021年比較關鍵的兩件事:
1??第五輪學科評估:廣外官方的表述是力爭“外國語言文學”進入A+,其他學科(主要是應用經濟學、法學和工商管理)實現上檔進位。
2??“雙一流”計劃動態調整。廣外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幾率甚微:縱向講,廣外要縮小與北外上外的差距以至于三足鼎立很難,彌補學科差距也并不是提升“外國文學”研究方向的學科實力那么簡單;橫向講,外國語言文學并不是國家重點扶持和迫切需要的學科,在廣東省內華南農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甚至廣東工業大學入選的幾率都高于廣外,因為他們的優勢學科恰好回應了國家戰略。
2020廣外的文理投檔線部分雙回漲,可能是學科建設發展的一個表現吧,至于以后是否浮動、怎樣浮動也難說,所以我并不想從分數線的角度去談,投檔線排名能反映一定的問題,但是這是表現、是結果,而不是背后的原因。
46%
(一)外國語言文學(A,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
以上是官方表述中對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具體措施中如下
1??發力外國文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以下簡稱“學報”)從2019年第4期開始由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改版轉型為外國文學(文化)類專業性期刊。改版后的學報主要刊發外國文學學科的研究論文,兼顧刊發比較文學、跨文化研究論文,適當刊發區域與國別研究的文化研究類論文。
2??院系調整。
(1)按照外國語言文學下設的二級學科單獨組建日語語言文化學院
(2)亞非語言文化學院【籌】(建設南亞語系、西亞北非語種)
(3)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建設東南亞語種、朝鮮語)。
3??完善專業和學位點布局。
博士點:新增亞非語言文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碩士點:新增歐洲語言文學二級學科(波蘭語言文學、意大利語言文學)碩士點
本科專業:新增希伯來語、克羅地亞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計劃增加菲律賓語(開全東南亞國家語種)等語種。
4??成立專門機構統籌學科建設
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小組:由校長石佑啟教授擔任學科建設小組組長。
外國語言文學云山工作室:聘請了北京大學姜景奎教授&林豐民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王克非教授、北京語言大學羅林教授等為工作室首席專家(兼職)。
5??引進師資
英語語言文學等學科:從西安外國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等高校引進孫毅、魏在江、劉茂等教授、博士生導師(均為云山杰出學者)
小語種:引進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博士生導師劉麗芬教授(云山杰出學者)、北京師范大學王向遠教授(廣外東方學研究院院長)、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杜衛民副教授(云山青年學者)等師資。
6??加強國別與區域研究。
成立國別和區域高等研究院:建立高端智庫建設云山工作室,聘請楊潔勉教授為名譽院長和首席專家;
中南半島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備案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廣外在教育部備案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增至6家。
數據來源于廣外研究生招生網 58%
(二)應用經濟學(B- 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
1??統籌學科發展。應用經濟學成立了桂軍云山工作室,是廣外首個學科建設工作室,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林桂軍教授擔任首席專家。
2??引進優秀師資。該學科近年來引進了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趙龍躍教授(現任廣外國際創新治理研究院院長)、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博士生導師許月麗教授和戰明華教授、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原副院長孫楚仁教授等師資。
3??完善學科布局。2018年新增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在全國范圍內率先設立全球經濟治理二級學科,2019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這些是廣外應用經濟學學科取得的較大的突破。
圖片來源于廣外招辦官微 60%
(三)法學 (C+ 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廣外法學起步晚,發端于1996年兩校合并后的國際經濟法教研室。第四輪學科評估只有C+,但是第四輪學科評估的數據是截止到2015年,2015年之后法學是廣外發展最快的學科。2017年廣外新校長石佑啟教授上任前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本碩、北大博,法學二級教授),引進了陳小君、陳云良、王太平、詹建紅等法學界的名家以及耿卓、高飛、周新等中青年學者,在科研機構設置、科研項目申報、教學科研獎項、社會影響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果。
- 民商法:成建制引入“土地法制研究院”,2016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副校長、中國民商法學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陳小君教授團隊落戶廣外。目前團隊核心成員包括博士生導師耿卓教授(現任法學院副院長)、高飛教授(現任土地法制研究院院長)以及三農問題專家、中國鄉建院院長李昌平教授等
2.憲法與行政法學:廣外的新任校長石佑啟教授為廣東省法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法學類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該學科方向聘請了北京大學王錫梓教授為法學學科云山工作室首席專家(兼職)。2020年廣東省教育法治研究基地落戶廣外,同年,區域法治研究院入選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21年廣外將首次承辦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年會。
3.衛生法:引進中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陳云良教授擔任廣外法學院院長(華南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2020年,陳云良教授當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系廣外首位長江學者。
4.刑事訴訟法:聘請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陳衛東教授為法學學科云山工作室首席專家(兼職)指導刑事訴訟法學學科發展。設立智慧司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由科研干將周新教授擔任主任。引進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原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詹建紅教授擔任訴訟法學學科帶頭人。與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合作設立廣東刑事檢察研究基地、廣東民事、行政與公益檢察綜合研究基地。
2019年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年會在廣外召開5.國際法:整合校內師資,從國際商務英語學院法律英語系調入韓永紅教授(現任法學院副院長)、王燕教授等,引進上海海關學院科研處原處長周陽教授等師資。與廣州市司法局共建全國首個涉外律師學院,與廣東省司法廳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2021年初,廣外成為首批入選教育部、司法部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涉外律師)研究生培養項目的15所高校之一6. 知識產權法:引入湘潭大學原知識產權法學博士學位點負責人、博士生導師王太平教授,與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共建華南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2020年廣外法學院研究生、華南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入駐黃埔中心知識城校區。同年9月,廣外與南沙區政法委、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共建“一帶一路”域外法查明(廣州)中心。承辦第三屆知識產權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2021嶺南知識產權訴訟大會等會議。
此外,廣外法學學子在全國性賽事中斬獲佳績、法學生源持續向好也是一個有力的佐證。華南地區沒有一所具有地區影響力的政法大學,中山大學等傳統強校法學學科在全國排名也并不靠前,這也給了廣外發展法學學科一個寬容的外部環境。2021年,廣外成為繼中大、暨大之后又一所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
70%
(四)工商管理(B- 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工商管理也是廣外的老牌學科。廣外的黨委書記隋廣軍教授是教育部工商管理專業教指委委員,工商管理云山工作室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劉星教授、林文斌教授等為首席專家(兼職)指導學科建設及國際化認證等工作,引進了廣東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韓小花教授等師資。
會計學二級學科近年來先后引入了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龍文濱教授、汕頭大學商學院林騰教授、廣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王艷教授等師資。2020年新增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跨國并購與創新戰略”研究中心、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會計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1. 學科建設:2020年申報一級學科博士點。
2.國際認證:
目前認為,國內商學院參與的國際認證主要有美國的AACSB認證、英國的AMBA認證和歐盟的EQUIS認證。
2015年廣外商學院通過AMBA初次認證,2018年順利通過AMBA再認證。
2021年,廣外正式啟動EQUIS國際認證
此外,廣外商學院還順利獲得了CAMEA認證和EPAS國際認證
3. 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五)其他學科
外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法學和工商管理四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學科之外仍有廣外近30%的專業。在一所學校內,學科之間有差距、專業發展不平衡也是正常的現象。一方面,其余30%的專業豐富完善了廣外的學科結構,也一定程度支撐或支持著另外70%專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依托于廣外的優勢學科,其他學科也有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色與競爭力。
75%
1.政治學(C
作為法學大類下的一級學科,政治學與法學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廣外以前的法學院設置也是如此。2018年院系調整,在法學院、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和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的資源基礎上組建了新的“國際關系學院”,專注于政治學一級學科建設。國際關系學院首任院長周方銀教授引進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周邊與全球戰略研究室主任。
廣外國際關系學院目前有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依托于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政治學三位博士生導師分別在俄語語言文學(俄羅斯外交研究)和國別與區域研究(國際政治研究)二級學科下招收博士生。
廣外的政治學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線,學科建設正處在發展上升期。國際關系和政治學理論兩個二級學科是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外交學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2020年,廣外國際關系學院成為率先開設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本科專業的院校之一。
2018年成立中國周邊戰略研究中心
2019年成立俄羅斯研究中心
2020年亞太安全與經濟合作研究中心獲批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庫
2021年,國際關系學院籌建國際組織實驗室
79%
2. 中國語言文學(C-
廣外的中文學科比較突出的兩個特色:1??大陸第一家開設創意寫作本科專業的高校 2??廣外是教育部來華留學基地示范高校,也和海外高校開設了七所孔子學院(課堂),因此漢語國際教育是一大特色。此外,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二級學科)是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廣外的中文學科依托于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和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在語言學和比較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優勢。中文學院與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共建比較文化研究二級學科博士點。2021年,依托于中國語言文學和新聞傳播學等學科設置的交叉學科“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成功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計劃。
88%
3. 新聞傳播學
廣外的新聞傳播學目前有本科、碩士兩個辦學層次。2017年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師資引進和實驗室建設上都有較大發展。新聞學專業是廣東省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廣外的新聞傳播學雖然與暨南大學等高校有較大差距,但在省內高校中表現不俗且有一定特色。
91%
4. 理學
2018年“數學與統計學院”整合了相關學科的資源成立了新的學院,承擔了數學和統計學兩個一級學科建設和大學的公共數學教學職能。新成立的數統學院同國際關系學院一樣,走的是“小而精”的道路。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人文社科類院校中,理學和工學類的學科發展規模普遍較小,所獲取的資源也相對不多。
統計學:設有經濟統計學一個本科專業。2017年,獲批統計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20年申報應用統計專業碩士點獲得廣東省教育廳推薦。
數學:2020年,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獲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96%
5. 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
廣外并不是理工院校,所以工學學科走的不是大而全的道路,而是小而有特色(融合外語學科和經管法學科資源)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云山學者”計劃,廣外的工科近年來也有一定數量的優秀師資引進,如云南大學軟件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常吉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景發教授等。
廣外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工學學科通過與語言學、管理學等優勢學科融合發展形成了一批重點科研平臺,如廣東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語言工程與計算重點實驗室”、“雙語認知與發展實驗室”、“語言與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以及廣州市創新平臺建設計劃重點實驗室“非通用語種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等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 軟件工程
3. 網絡空間安全
網絡空間安全是近年來新設的一級學科和本科專業,廣外也是較早獲批網絡空間安全本科專業和一級學科碩士點的院校之一(2017年)
以上已基本闡述了廣外的絕大多數學科,由于作者也僅僅是在廣外某一個專業就讀四年的畢業生,加之表述能力等均有限,所以不能以一個完整、清晰且全面的角度予以更好地分析。文中數據來源已盡量參考大學官網或官方文件,如有不實敬請指正。
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說,國家需要各種工程扶持、鼓勵和引導高校建設和學科建設,于這些工程而言,廣外過去始終是陪跑者或旁觀者,但于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而言,廣外和曾就讀于廣外的你我都是參與者。作為廣外曾經的學生、現在的校友,無論是從情感出發還是從理性思考,都希望廣外能有更好的發展。不陶醉于舊日所謂的輝煌,也不沉浸于今日一時的迷惘,直掛云帆,你我終能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