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媒體人質疑聯想的一大因素是聯想類似于組裝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對此柏銘科技有不同的觀點,回顧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會發現來料加工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由于中國改革開放早期,經濟基礎薄弱,當時發展經濟主要以來料加工的方式發展經濟,賺取外匯,加工貿易占中國出口的比例較高,直到2007年之前,加工貿易占中國的出口比例都高于五成。
2006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加工貿易出口5104億美元,占同期出口額的53%;2007年加工貿易出口6176.5億美,占同期出口額的50.7%;此后加工貿易占中國出口的比例逐漸下降,2020年的數據顯示加工貿易占中國出口的比例已降低至24.5%左右。
隨著中國制造實力的上漲,中國品牌開始走向國際市場,一般貿易出口占出口額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一般貿易出口首次超過加工貿易,中國也逐漸改變了此前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狀況。
從中國制造的發展可以看出,來料加工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確實推動了中國制造的發展,打下了中國制造的基礎,依靠加工貿易打下的制造業基礎,中國制造才逐漸向高端制造業轉型,中國制造實力的增強,最終又推動了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即使時至今日,加工貿易依然為中國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富士康在中國的工廠依然有60多萬工業,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隨著中國大陸本土的代工廠如比亞迪的興起,比亞迪的組裝業務也為中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值得注意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依然為中國賺取巨額貿易順差,2020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外出口2962.3億美元,進口236.5億美元,賺取了2725.8億美元貿易順差,占同期貿易順差5350.3億美元的比例高達50.9%。
由此可見加工貿易、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中國制造依然非常重要,它們為中國賺取了大量貿易順差,這些外匯支持著中國從海外進口礦產、石油、芯片、高端設備等物資,為中國制造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至于聯想,其中的對錯不好評論,不過環球時報總編輯表示“倒過來追究聯想是否導致了“國有資產流失”,需要非常非常謹慎。因為有不少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都有所謂的類似“原罪”。中國經濟曾經是完全的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如今民營企業占了大半江山,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聯想早期的發展也曾為中國制造作出了貢獻,在2000年前后,中國制造的重要產業之一的DVD產業由于被外國DVD專利聯盟絞殺,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震動,隨后在2004年聯想并購IBM PC業務、TCL并購湯姆遜業務,鼓舞了中國制造,及后聯想成功并購IBM PC業務更成為中國制造走向海外市場的榜樣。
聯想固然自身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如果由此過于小看組裝業等低端制造業顯然不太合適,這類產業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需要審慎看待這類低端制造業對中國制造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