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百科里對u201c虛擬工廠u201d的解釋有以下定義:
n定義1
n虛擬工廠就是指在虛擬空間的虛擬現實工廠把輸入變換為輸出的生產功能仿真(模擬實驗、模擬現實)的全部行為。具體來說,就是在計算機內的虛擬空間仿真生產現場(模擬現實),在虛擬世界設計、制造、檢查產品,用虛擬控制生產全體的方法,它是理想地控制現實在生產過程的全部行為。這是廣義的解釋。
n狹義來說,可以認為:虛擬工廠是在計算機內的虛擬空間使工廠建模,考慮現實工廠的狀況使虛擬工廠運行,進行動畫處理的仿真功能,實現虛擬工廠需要三大技術:虛擬生產技術;由現實工廠獲取信息的技術;由虛擬世界控制現實的技術。實現這些技術的手段,涉及到計算機圖形學、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現在已研制出虛擬工廠和最先進的工具QUEST,虛擬工廠是信息系統整體的有機結合。在虛擬世界,從三個側面來模擬生產的仿真器,為得到最優解的數據庫,選擇用的專家系統。在現實空間,把由仿真器驗證的數據和加工指令送給現場的機器,調度器根據生產計劃無誤地進行生產,現場機器的控制采用了遙控機器人技術的傳感技術,由直接與仿真器相連的遙控操作完成。虛擬工廠化有節省空間、擴大生產面積、縮短生產時間、省人、減少庫存等優點。
n定義2
n虛擬工廠是指生產活動不全在一個工廠內進行,而是使一部分生產活動由作為戰略聯盟的供應商或伙伴企業完成的一種生產方式。這里的虛擬工廠是正確使用生產功能以外的資源,把原材料和零部件轉化成客戶所需要的價值,將供應商、營銷與銷售、工程師、甚至是客戶的各種資源動員起來,加以提升、利用從而實現生產任務。
n耐克公司是全球虛擬工廠模式的先驅。耐克公司將產品的生產加工任務外包給東南亞等地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這些地方的勞動力成本極其低廉,從而使耐克公司獲得了較大的競爭優勢。虛擬工廠模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工序外包制造;第二類是定牌制造,又稱OEM制造;第三類是定牌設計制造,又稱ODM制造。
理解u201c虛擬產品u201d應該從這樣幾個層面入手[1]: (1)以單一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管理對象,不再是市場細分的概念,而是把每一個客戶都視為具有獨特需求的對象。這種個性化需求是具體的,非概念化的,是根植于客戶的具體
n業務活動而產生,并通過客戶的交易信息、非交易信息、歷史信息、實時信息和未來信息體現出來的,需要如客戶的保姆一樣設心處地的體會與交流來發掘。
n(2)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并不能直接傳遞給生產者。因為生產者與客戶使用的不是同樣的語言,關注的不是同樣的東西。在客戶眼里看到的是能夠解決它的問題的功能,在生產者眼里看到的生產這種產品的材料、工藝、設備、工裝、工時等u201c人機料法環u201d諸因素。因此需要一個u201c中介轉換器u201d來作為翻譯者。
n(3)把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與相應的生產能力組合這類信息和知識提煉為一個客戶和生產者都能力理解的概念,就是u201c虛擬產品u201d。這個虛擬產品是實現客戶與生產者對話的共同語言,或者說是一個界面。
n(4)u201c虛擬產品u201d所標識的生產能力需要經過u201c抽象u201d,形成不同的u201c家族u201d,不然就顯得在雜亂無章。抽象后的生產能力單元被歸類,同類能力單元具有可互換性。但是還需要一個u201c從抽象到具體u201d的過程,那就是在具體履行訂單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客戶的個性化要求,并內化到對能力單元的具體要求之中。由于一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不是對應一組固定的能力單元,而是分布在不同資本主體之中的能力單元組合,而不同客戶個性化需求被分解后也能夠提煉出相似點,把能夠滿足這些相似性的需求的能力賦予特定的能力單元,對于這個能力單元來說,個性化就變成了規?;?,特殊要求就變成了常規。u201c虛擬產品u201d這個中介就具有把個性化與規?;嘟y一的神奇功效。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與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能力單元組合以及相應管理信息通過系統不斷內化到u201c虛擬產品u201d中,客戶就相當于在供應網絡上擁有一個針對自己特殊需求的u201c專屬工廠u201d。u201c虛擬產品u201d越是成熟、信息越是豐富,對客戶與能力單元的u201c粘性u201d就越強。
n(5)客戶的實際訂單通過u201c虛擬產品u201d激活一組能力單元組合,即時履行客戶的個性化訂單,從而實現個性化、及時性和低成本的統一,而這三者的統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n談到這里,大家應該看到了,u201c虛擬產品u201d不僅僅是供應網絡的秩序之源,它還是做為平臺經營者的財富之源,是作為網絡平臺的生命力所在。深刻理解u201c虛擬產品u201d,就找到了個性化需求時代的一把經營金鑰匙。有趣的是,第一個網絡聯結生產系統在上線運行后曾遭到一位新任總經理的抵制,并在業務活動中部分篡改為單一工廠計劃邏輯,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就出現了與北牛案例相類似的亂局,并在恢復u201c虛擬產品u201d邏輯后一周內得到根本好轉。這也算是對網絡聯結生產系統的一次破壞性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