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經濟貿易發展對世界的影響力迅速增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u201c引擎u201d之一。然而,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對國際國勾經濟的總體影響究竟如何,需要我們從我國外貿發展的狀況及在國際中的地位、外貿發展的特點和進出口結構、外貿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癥結、外貿摩擦現狀、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外貿質量和水平、外貿發展目標、戰略和措施等方面進行深入地研究。為了科學、客觀地回答上述問題并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決策參考,本課題組設立了10個子課題,完成了10個分報告,從10個不同角度系統分析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對國際國內經濟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各子課題(分報告)的主要觀點如下: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對全球經濟的
影響及我國外貿發展戰略和目標
該分報告從我國貿易發展狀況及結構分析入手,首先,系統地闡述了我國貿易現狀及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我國外貿發展的主要特點及進出口產品結構、我國外貿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次,客觀分析了我國經濟貿易發展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提升了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優化了全球的產業結構;增強了國際資本的流動;助長了世界能源原材料市場價格上升;節省了國外居民的消費支出;擴大了我國的國際影響;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的貿易機會等。該分報告冷靜清醒地指出,我國貿易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我國經濟總體規模占世界比例較小;我國貿易總量占世界比例相對不高;我國對全球資本流動的走勢影響不大;我國的能源消費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供需狀況影響有限;我國貿易和投資對世界總體價格水平影響很小等。再次,該分報告提出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七大戰略:自主知識產權及名牌發展戰略;商品貿易國際話語權和定價權戰略;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戰略;區域和多雙邊貿易自由化戰略;變貨幣儲備為資源股權儲備戰略;促進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平衡發展戰略;市場多元化和互利共贏戰略。最后,根據國家對外貿易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發展目標。
u2026u2026
十、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結構優化的政策措施研究。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我國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隨著對外貿易的迅猛增長,外貿依存度迅速升高,貿易摩擦愈加頻繁,某些領域的貿易條件趨于惡化,國內的資源和環境約束日漸突出。粗放的貿易發展模式已經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優化結構就成為當前的緊迫任務。新的貿易發展戰略應徹底改變對國際貿易u201c獎出限入u201d、對資金流動u201c寬進嚴出u201d的傳統模式;促進外貿、外資的協調發展;引導加工貿易升級轉型,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為服務貿易發展創造相應的制度環境;繼續變革貿易政策決策機制;完善外經貿法律體系等。
在宏觀層面上,國家應充分運用調控工具,為實施戰略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在微觀層面上,必須加強企業間以及政府與企業間的聯系和溝通,充分利用國內外各種政策資源,揚長避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出口退稅、行業協會、出口信用保險、貿易摩擦的綜合應對機制、進口監測和調控、境外國有資產監管等領域的政策措施對保障戰略的順利實施不可或缺。
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出口退稅可以降低出口企業成本,充分發揮非經濟優勢,提高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它也有利于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但是,當前我國出口退稅政策中的立法保障不足、退稅資金難以保障、管理制度尚待完善、操作過程不規范等因素制約了政策效力的發揮。著重建立以增值稅為主體稅種的流轉稅制,推進增值稅轉型應是今后出口退稅政策改革的重點。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行業協會目前存在著法制化建設滯后、行政色彩濃重、組織和職能結構不合理、自我發展能力薄弱等問題。這些問題極大地限制了行業協會職能的正常發揮。今后,應明晰行業協會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的角色定位和職能定位,與政府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加速向自律性組織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