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發達工業國,歐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中小企業發達,被譽為u201c中小企業王國u201d,中小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工商業發達,南方以農業為主,經濟較為落后。新冠肺炎疫情對意經濟造成嚴重沖擊,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2020年意大利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 | 1.651萬億歐元 |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2.78萬歐元 |
|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 -8.9% |
| 出口總額增長率 | -9.7% |
| 進口總額增長率 | -12.8% |
| 財政赤字率 | 9.5% |
| 失業率 | 9% |
(以上表格信息來源于:[8])實體經濟發達,是歐盟內僅次于德國的第二大制造業強國。各類中等技術含量消費品和投資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占有相當份額,但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主要工業有:石油化工、汽車制造、家用電器、電子儀器、冶金、機械、設備、紡織、服裝、制革、家具、食品、飲料、煙草、造紙、出版、印刷、建筑等。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傳統上以出口為導向,在制革、制鞋、服裝、紡織、家具、廚衛、瓷磚、絲綢、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機械工業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汽車跑車生產國,相關品牌包括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布加迪(現法國)、阿爾法·羅密歐等。
農、林、漁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2.4%。境內56%的土地屬農業用地,農業企業約160萬家,是世界傳統農業大國和農業強國,橄欖油、葡萄酒、番茄醬等農產品質量享譽世界。2020年農業總產值為546億歐元,同比下降3.3%。意大利是歐盟內部獲得u201c原產地保護u201du201c地理標志保護u201d和u201c傳統特色產品保護u201d認證最多的國家。
服務業發展較快,始終保持上升勢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2/3,多數服務業與制造業產品營銷或供應有關。
旅游業高度發達,旅游收入是意大利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來源(第一為服裝出口)。2000年接待的游客增多,2000年旅游業營業額為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其營業額和凈收入都是近年來的最高紀錄。但隨后意大利旅游業發展緩慢,逐漸被其他傳統旅游大國如法國西班牙美國超越,按入境人數衡量意大利已由上世紀80年代世界第一滑落到世界第五,位居西班牙,法國,美國,中國之后。由于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意大利旅游業遭到進一步打擊。收入只有165億歐元,而2008年有200億歐元。意大利旅游業已經開始逐步復蘇,意政府于2009年投資16億歐元巨資采取多種措施力圖重振旅游業并已經取得顯著效果。2011年意大利旅游收入達到2700億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四,接待外國游客達4400萬。其中2010年意大利外國游客中中國入境旅游人數環比暴漲一倍以上。意旅游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八達。旅館多為中小型,包括賓館、露營地、旅游村和農業旅游住所等在內全國共有11.5萬處。是世界第二大旅游國,2020年共吸引游客2530萬名。主要旅游城市包括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等。旅游從業人員約32萬人。
巨額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經濟的兩大難題。1992年開始,意先后對國民勞動銀行、意大利信貸銀行和意大利商業銀行以及伊利、埃尼、國家保險公司、國家電力公司、高速公路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實施私有化。2011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影響,意主權債務形勢一度十分嚴峻,經濟持續疲軟。意分別于2008年、2012-2014年、2019-2020年歷經三次經濟衰退。2020年財赤率9.5%,公債總額約2.56萬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5.6%。
金融機構聯合圣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裕信銀行(Gruppo Unicredit)、卡皮塔里亞集團(Capitalia)、錫耶納牧山銀行(Banca n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忠利集團(Gruppo Generali)等。
信用評級標普2013年7月9日周二宣布,將意大利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BBB 下調至BBB,理由是該國的經濟前景正在惡化。新的評級仍屬于投資級別,距離垃圾級別尚差兩級。不過,標普將意大利的評級前景維持在負面,并表示可能在2013年或2014年進一步下調。該評級機構表示,意大利的產出正在下降,其經濟經過10年的疲軟之后前景正在惡化。此外,該國的經濟競爭力也亟待改善,因為勞動力和產品市場的僵化導致其勞動力成本高于其他歐盟國家。標普還將意大利2013年的GDP預期從此前的收縮1.4%下調至收縮1.9%。
[9]加入亞投行(2015年)3月17日,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宣布將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并將盡快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
中方歡迎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決定。作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首席談判代表會議的主席,中方將在收到書面確認函后,根據多邊程序征求現有意向創始成員國的意見。如順利通過,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將于兩周后正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10]對外貿易是意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40%以上。個人消費品、機械設備以及服務在國際市場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2020年,意大利出口總額4335億歐元,同比減少9.7%,進口總額3670億歐元,同比減少12.8%。意產品在國際上有較強競爭力,出口商品種類非常齊全。主要以機械儀器、汽車、農產品加工、鋼鐵、化工化學、制藥、家用電器、服裝、制鞋、貴重金屬等工業制成品為主。意國外市場主要為歐盟國家,占出口總量50%以上。近年來,意大利對世界其他地區市場出口份額逐漸增加,俄羅斯、日本、中國、巴西、美國、越南、北非、中東、南非等國家和地區都是意大利在非歐盟國家中的重要貿易伙伴。
萊昂納多公司(Leonardo S.P.A),前身為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Gruppo nFinmeccanica)是意大利最大的軍工和高科技集團公司,公司總產值占意大利國防工業總產值約70%,國家控股32.4%,涉及航空、航天、能源、電子防務、交通和信息技術等領域。集團主要進行飛機、直升機、衛星、導彈系統、雷達、火車及發電機組的設計和生產。
忠利集團(Gruppo nGenerali),成立于1831年。歐洲第四大保險集團,世界十大保險集團之一。忠利集團與50多個國家有業務往來。2002年,忠利保險有限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合資組建中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9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加入WTO后首家獲準成立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nAutomobiles),菲亞特是世界上第一個微型汽車生產廠家,其前身是意大利都靈汽車制造廠,由喬瓦尼·阿涅利和其余29位股東創立于1899年,總部設在都靈。1996年,中國南京汽車集團與菲亞特集團依維柯公司共同成立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成為當時中意兩國政府最大的合作項目。2010年3月,菲亞特與廣汽集團共同組建廣汽菲亞特。2014年1月,菲亞特完成了對克萊斯勒集團的全面收購,合并后更名為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在超過14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擁有23萬多名員工,是全球第4大汽車制造商。
倍耐力集團(Pirelli nS.p.A),成立于1872年,主要生產橡膠輪胎、電纜和通訊設備。總部設在米蘭,目前在世界各地有24家子公司,擁有約26,000名雇員,在阿根廷、巴西、埃及、土耳其、德國和委內瑞拉等14個國家建立了穩定的生產基地,業務結構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的主要市場和擁有約1萬家經銷商及零售商。2005年,倍耐力進入中國,選擇在山東建廠。2007年末,倍耐力在山東建立了在中國的第二條輪胎生產線u2014子午線轎車輪胎生產線,正式投產高性能轎車輪胎。2015年,中國化工集團以71億歐元收購意倍耐力公司26.2%股權。
意大利電信公司(Telecom Italia S.p.A),前身是意大利電信集團(Gruppo Telecom nItalia),有上百年歷史,總部設在米蘭。40%的股份由意與一些國家政府占有。公司業務分布于意大利、巴西等9個國家,擁有近1億客戶。
埃尼集團(Ente Nazionale Idrocarburi, nENI),亦稱u201c國家碳化氫公司u201d,總部在米蘭。1953年2月10日由國家控制的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企業合并而成。經營范圍包括:原油、天然氣、化學品和石油化工產品、核燃料、煤、機械設備、紡織原料和服裝、采礦業與冶金,并承包工程建筑及貿易。同約70個國家有業務往來,有員工72000多人。2013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斥資42億美元收購埃尼東非公司28.57%股權。
國家電力公司(ENEL),1962年成立,國家控股68%,1999年在米蘭和紐約上市,意最大的電力公司及第二大天然氣輸送公司。電力領域擁有上千萬客戶。
芬坎蒂尼集團(Fincantieri),前身為成立于1959年的國家控股公司意大利造船金融集團,1984年成為自營公司,是世界最大且造船種類最多的船企之一。主要從事軍用艦艇、大型民營船舶建造、海洋鉆井平臺和特種船舶制造、豪華游輪建造和維修等業務,累計建造各類船只7000多艘。總部位于的里雅斯特,主要設計中心位于的里雅斯特、熱那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