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誰來供應中國
1995年的時候,美國學者約翰·布朗寫過一本小書,名字叫《誰來養活
中國》,認為人口不斷增長的中國將使世界挨餓。
從1994年的墨西哥到1997年的東南亞與1998年的俄羅斯再到今日的阿根
廷,它們都已彰顯出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1997年的《蕭條經濟學
的回歸》的論點:u201c從本質上看,它意味著兩代人以來,宏觀經濟需求管理
方面第一次出現問題,即私人支出不足以利用現有的生產能力,越來越大地
成為世界大部分地區通向繁榮的障礙。u201d
然而,中國是個例外。
正如美國哈佛國際事務中心的羅伯特·哈爾伯格教授認為的別是在號稱高級打工仔的位置上呆上一段時間,耳濡目染
的,必然會思考一些關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問題。對老板的一些決策和安排,
可能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常常會有一種換位和對比的遐想:如果我是
老板,我會怎么做?公司曾經在財產保險方面的意識攙的。
中國的經濟規模正迅速上升,雖然中國在經濟總量上還是中等,但從經
濟的增量以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角度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日益
擴大。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從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間,中國經濟
增長對世界GDP(以購買力平價衡量)增長的貢獻率年均為14%,僅次于美國
的20.7%。中國的國際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的貢獻率是4.7%,僅次于美國
的14.4%和日本的6.9%。此外,中國在糧食、石油等大宗產品以及初級工
業制造品的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上都占據了重要位置。
作為經濟增量u201c超級大國u201d的中國,依其相當于世界平均增長率2.4倍
的增長潛能,中國經濟總量將在近年內超過法國,近幾年內超過英國和德國
,20年后在經濟總量趕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任何人在考慮中國未來的戰
略與政策選擇時,都不應該忽視這些歷史性的變化和遠景,都不應該忽視人
類這些最重要的趨勢。
今天的中國已無可避免全方位地產生了世界影響,思考我們的石油問題
,必須從各個角落和各種途徑來探討。
在全球化條件下,一國的能源安全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同時它也是
一個政治和軍事問題;它不僅與國內供求矛盾及對外依存度相聯系,同時它
還與該國對世界資源豐富地區的外交和軍事影響力相聯系。由于石油問題事
關重大,往往引起周邊國家的猜疑,作為一個迅速發展的政治經濟大國,我
國大量進口石油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原有的世界石油消費結構,從而對國內外
石油市場及相關的政治經濟格局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美國、日本及亞太地區的一些新興經濟體已經對我國大量進口石油表示
出了某種程度的擔心。由于大量進口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國際市場
原油價格的劇烈波動將必然傳遞到國內,從而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經濟會越來越與世界經濟接軌,相應地,中國的石油市場必將成為世
界石油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世界石油安全形勢的任何變化都會對中國的石
油安全造成連鎖反應,從而影響到中國的國家安全。隨著每年石油進口量的
增加,中國極易受到全球原油價格變化、中東地區戰爭威脅和脆弱的海上航
線的影響。一旦出現國際市場供應中斷或價格飆升,中國經濟、社會、國防
均會受到較大沖擊。
美國的著名智囊庫蘭德公司2001年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u201c基于對中
國原油基地位置以及中國原油儲備的研究,與其他大國不同,中國的幾個主
要原油基地并不是在縱深,而是分布在我們的北方打擊半徑內。由于中國的
忽視,中國的幾個主要原油基地都缺乏防空。因此,我們僅以在完成第一輪
空中打擊并取得初步空中優勢后,集中力量突襲中國大慶、勝利等主要原油
基地,即可徹底摧毀中國的原油生產。由于中國原油儲備極少,通向西亞的
石油管道尚未鋪成,海上交通又控制在我們手中,中國將陷人能源危機。隨
著時間延伸,中國的各種油料越來越少,即使勉強保住軍隊油料需要,其他
經濟活動也不得不停止,社會陷入動亂。中國是很大,人口眾多,這是他們
用來對付我們打擊的優勢。但我們的戰略就是要讓地大人多反而變為他們的
缺點。利用巨大的原油需求將他們逼人困境u201d。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