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有普通高等學校109所,其中本科院校36所,專科院校7所,高職院校66所。擁有三所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湖南大學、國防科大、中南大學),擁有四所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湖南大學、湖南師大、國防科大、中南大學),另有省部共建的中國重點大學湘潭大學。
2020年末有普通高校114所。研究生教育畢業生2.5萬人,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37.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20.8萬人,普通高中畢業生38.6萬人,初中畢業生78.7萬人,普通小學畢業生81.3萬人。在園幼兒231.4萬人,比上年增長1.7%。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3.29%。各類民辦學校11502所,在校學生265.5萬人。發放高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本專科生)17.2億元,資助高校學生(本專科生)77.9萬人次。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4.08億元,資助中職學生40.8萬人次。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103.7億元,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5.0億元。
| 軍警院校 |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備注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中央軍委 | 長沙 | 211、985工程院校,副大軍區級高校本科提前批 |
| 湖南警察學院 | 省公安廳 | 本科提前批(公安類專業)本科二批(普通類專業) |
| 空軍航空維修技術學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部 | 又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高職) |
| 普通本科高校 |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備注 |
| 湖南大學 | 教育部 | 長沙 | 211、985工程院校國防生(空軍類)專業為本科提前批 |
| 中南大學 | 211、985工程院校,副部級高校國防生(陸軍類)專業為本科提前批 |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省 | 211工程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防生(武警類)專業為本科提前批 |
| 長沙理工大學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交通運輸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計劃高校,國防生(空軍類)專業為本科提前批 |
| 湖南農業大學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農業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林業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
| 南華大學 | 衡陽 | 卓越計劃高校,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防生(海軍類)專業為本科提前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湘潭大學 | 湘潭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防生(陸軍類)專業為本科提前批 |
| 湖南科技大學 | 卓越計劃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湖南省政府共建高校 |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長沙 | 湖南省省屬重點大學 |
| 吉首大學 | 吉首張家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湖南省政府共建高校卓越計劃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湖南工業大學 | 株洲 | 湖南省省屬重點大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34] |
| 院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地點 |
|---|
| 湖南商學院 | 湖南省 | 長沙 |
| 長沙學院 |
|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
|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
| 湖南女子學院 |
| 長沙師范學院 |
| 湖南信息學院 |
|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
| 長沙醫學院 |
| 衡陽師范學院 | 湖南省 | 衡陽 |
| 湖南工學院 |
|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
| 湖南城市學院 | 益陽 |
| 湖南理工學院 | 岳陽 |
| 邵陽學院 | 邵陽 |
|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 常德 |
| 湖南文理學院 |
| 湖南科技學院 | 永州 |
| 湖南醫藥學院 | 懷化 |
| 懷化學院 |
| 湖南工程學院 | 湘潭 |
| 湘南學院 | 郴州 |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 婁底 |
專科院校|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 |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 |
|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 |
|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保險職業學院 |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
|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
|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 長沙南方職業學院 |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
|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瀟湘職業學院 |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
| 湘潭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 | 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
|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 |
| 湖南軟件職業學院 |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
|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 湖南科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 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學院 |
|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都市職業學院 | 湖南工商職業學院 |
|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 |
| 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 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
|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湘潭教育學院 | 湖南航空工業職工工學院 |
| 重點中學 |
| 所在地 | 學校名稱 |
| 長沙 | 長沙一中、湖南師大附中、雅禮中學、長郡中學、長沙縣一中、明德中學、周南中學、望城一中、寧鄉一中、長鐵一中、地質中學、瀏陽一中、長沙縣實驗中學 |
| 湘潭 | 湘潭一中、湘潭縣一中、湘鋼一中、湘鄉一中、東山學校、湘機中學、湘潭二中、韶山學校、湘潭三中、湘潭縣五中、湘潭縣鳳凰中學 |
| 株洲 | 株洲二中、株洲一中、株洲十三中、株洲四中、北京師范大學株洲附屬中學、株洲縣五中、株洲市南方中學、攸縣一中、九方中學、醴陵一中、醴陵二中、醴陵四中、茶陵一中 |
| 衡陽 | 衡陽市八中、衡陽市一中、衡鐵一中、衡東一中、衡南一中、衡陽縣一中、岳云中學、祁東一中、祁東二中、耒陽一中、耒陽二中、常寧一中 |
| 郴州 | 郴州一中、郴州二中、永興一中、資興市立中學、安仁一中、臨武一中、桂陽一中、宜章一中 |
| 邵陽 | 邵陽市一中、邵陽市二中、隆回一中、隆回二中、新邵一中、武岡二中、邵東一中、邵東三中、洞口一中 |
| 岳陽 | 岳陽一中、岳陽十四中、華容一中、長煉中學、岳陽縣一中、岳陽十五中、臨湘二中、汨羅一中、汨羅二中 |
| 常德 | 常德一中、常德芷蘭實驗學校、常德六中、臨澧一中、漢壽一中、澧縣一中、桃源一中、鼎城一中、石門一中 |
| 永州 | 永州一中、永州四中、祁陽一中、道縣一中、東安一中 |
| 懷化 | 懷鐵一中、懷化三中、懷化四中、沅陵一中、黔陽一中、溆浦一中 |
| 益陽 | 益陽一中、益陽九中、箴言中學、沅江一中、南縣一中、桃江一中 |
| 婁底 | 婁底一中、漣鋼中學、冷水江一中、漣源一中、雙峰一中 |
| 湘西州 | 湘西州民族中學、永順一中、吉首一中、龍山高級中學 |
| 張家界 | 張家界一中 |
2020年末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6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86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38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5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5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38個。簽訂技術合同11741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736.0億元。登記科技成果532項。專利申請量137415件,比上年增長29.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55017件,增長40.7%。專利授權量78723件,增長44.0%。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1537件,增長36.1%。工礦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專利申請量分別為79121件、18553件和996件,專利授權量分別為42202件、14125件和650件。
2020年末有檢驗檢測機構2025個。其中,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8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03個。特種設備生產單位1882家,特種設備42.4萬臺。重點工業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87.6%。參與制定國際標準4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76項,組織制定地方標準294項。公開出版地圖7868幅,天地圖用戶訪問量224.0萬次,提供地理空間數據成果284.0萬幅。
2020年末有衛生機構56117個。其中,醫院165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37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2個,鄉鎮衛生院214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834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2016個,村衛生室38110個。衛生技術人員50.0萬人,比上年下降0.5%。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1萬人,注冊護士23.7萬人。醫院擁有床位37.7萬張,增長3.2%;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10.7萬張,增長1.8%。
2020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80元,比上年增長6.1%;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3783元,增長5.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98元,增長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7478元,增長4.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5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4839元,增長6.6%。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59縮小為2.51。分區域看,長株潭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73元,增長5.6%;湘南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1元,增長6.2%;大湘西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3元,增長6.6%;洞庭湖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95元,增長6.3%。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23元,增長9.9%。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4889元,增長6.4%。
2020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998元,比上年增長2.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下降0.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74元,增長7.2%。
2020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2.42萬人。農民工總量1724.1萬人,比上年下降3.1%。其中,外出農民工1181.4萬人,下降4.3%;本地農民工542.7萬人,下降0.4%。新生代農民工950.9萬人,下降1.3%。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347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7.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72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6.9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222.1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02.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731.8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89.8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742.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640.9萬人,增加34.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820.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633.8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12.5萬人。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44.6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經費23.4億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149.5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經費46.5億元。年末提供住宿民政機構床位23.9萬張,收養人數12.6萬人。其中,養老機構床位22.3萬張,養老機構服務人數11.7萬人。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3.3萬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0.9億元,籌集福彩公益金16.0億元。圓滿完成12件重點民生實事。其中,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39.2萬個,改(新)建農村戶用廁所106.1萬戶,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41.7萬人。
2020年末有藝術表演團體575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46個,公共圖書館141個,博物館、紀念館117個。廣播電視臺(播出機構)108座。有線電視用戶727.7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3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74%。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118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324個。出版圖書10311種、期刊254種、報紙46種,圖書、期刊、報紙出版總印數分別為4.5億冊、0.95億冊和7.3億份。
2020年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2664.3萬人,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043項次。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837個。全年獲得26個全國冠軍。體育場地149635個。其中,體育館264座,運動場6729個,游泳池815個,各種訓練房7267個。
2018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其中,城市上漲1.9%,農村上漲2.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3.5%。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4.8%。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4.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7%。
[35]2020年全年郵政業務總量429.2億元,比上年增長33.4%;電信業務總量5670.5億元,增長33.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92.4萬戶,下降4.9%;移動電話用戶6719.4萬戶,增長1.1%。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2113.2萬戶,增長12.8%。
2020年全省已發現礦種146種,探明資源儲量礦種111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9種,非金屬礦產63種,水氣礦產2種。財政出資實施地質勘查項目(含續作項目)247個,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8處。
2020年全年達到或優于III類標準的水質斷面比例為95.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7個市級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設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98.31%,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53個,面積91萬公頃。其中,國家級23個,省級30個。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71個,面積68.1萬公頃。其中,國家級22個,省級49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國家地質公園14個。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8.1萬公頃,年末林地面積1298.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9.96%。
2020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下降1.3%。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下降1.3%。
2020年全年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1574起,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654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事故死亡人數0.04人,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16人。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