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從事電源的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有關部門批準,從事國內外投融資業務;經國家批準;經營國家批準或允許的其他業務。國電科技環保產業分別圍繞風電設備制造、太陽能、環保、節能、節水、自動化和生物質等核心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形成了七大產業板塊齊頭并舉的戰略布局。
發電產業火力發電中國國電大力發展大容量、高參數和熱電聯產火電機組。截至2009年7月底,中國國電火電裝機容量達到6688萬千瓦,擁有6臺百萬千瓦等級火電機組。其中,裝機500萬千瓦(2×1000MW 5×600MW)的國電北侖發電廠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火電廠。
水力發電
中國國電水電開發形成了以四川大渡河流域滾動開發為重點,新疆開都河、阿克蘇河、精河等流域開發和云南阿墨江流域開發等大中小水電投資并舉的態勢。截至2009年7月底,中國國電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76萬千瓦。
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是中國國電的優勢產業。截至2011年7月底,中國國電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現已在全國21個省區建成123座風電場,初步形成六大基地布局,中國國電旗下龍源集團是中國國電進行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和經營的主體,是全國唯一一家大型的風力發電集團。
生物質能發電中國國電已建成投產湯原、東海、聊城等3座生物質能發電廠。
潮汐發電中國國電擁有亞洲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u2014u2014江廈潮汐能發電站,裝機容量3900千瓦。
太陽能發電中國國電在寧夏、西藏、新疆、青海等光照資源豐富的地區已經開始太陽能發電的建設和前期工作。裝機容量2萬千瓦的格爾木光伏發電項目是中國最大的太陽能發電項目。
地熱發電中國國電積極發展地熱能發電,西藏羊八井電站是建在世界最高海拔地區的地熱能電站。
煤炭綜合產業是中國國電戰略調整的重中之重,公司重點投資了大型煤礦、煤電一體化及與煤炭資源開發配套的發煤站、集散站、鐵路、港口、碼頭、船隊等項目,2014年統計,控制煤炭資源量240億噸,年煤炭產量4700萬噸。擁有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寧夏英力特公司等煤炭和煤化工企業,將在內蒙古、東北、寧夏、新疆建設大型煤炭基地,開發建設蒙東和東北煤電化運港一體化、鄂爾多斯煤電一體化等項目。投資了貴州黃織鐵路、赤峰至錦州鐵路、山西大峪口洗煤廠、大新發煤站、租賃秦皇島下水煤堆場等配套項目,其中秦皇島港專用堆場及泊位年煤炭調運量達3000萬噸。
中國國電在內蒙古赤峰、寧夏寧東化工園相繼開工建設煤化工項目。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項目于2011年在赤峰建成投產。
中國國電在科技環保產業上具有獨特的領先優勢,致力于科技產業跨越式發展,做大做強脫硫脫硝、等離子點火、電站自動控制等優勢產業,實現了節能、環保、信息化、新能源等四大支柱同步發展。
脫硫 脫硝工程中國國電擁有國內實力最強的專業脫硫公司,累計投運脫硫裝置容量4512萬千瓦,2014年在建脫硫裝置3251萬千瓦;投運和正在承擔的脫硝項目共9個。
等離子點火技術該項技術為中國國電在全世界獨有,現已在國內1.8億千瓦的裝機上應用,累計節油400多萬噸,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200多億元。在國外成功應用于韓國和俄羅斯燃煤機組,裝機容量達381萬千瓦。
電站控制技術(DCS)該技術為中國國電自主研發,被列為振興裝備制造業國家技術進步示范項目,已推廣應用800余臺(套),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1%。已成功應用于6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
中國國電積極進軍制造業,在風力設備制造和電站空冷設備制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業績。
風機制造中國國電風機制造已經具備年產800臺1.5兆瓦風機的生產能力,2009年將達到1200臺生產能力,同時正在研制3兆瓦海基風機。在保定、連云港、包頭等地將相繼建成風機整機制造基地。
電站空冷中國國電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自主設計生產的火電廠空冷系統,取代傳統冷卻方式,機組冷卻水耗水量不到濕冷機組的五分之一,成為中國富煤缺水地區火力發電廠建設的首選技術。中國國電該項技術已運用于640萬千瓦火電機組,其中240萬千瓦機組投運,運行效果良好。
多晶硅中國國電在寧夏石嘴山、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相繼開工建設多晶硅項目。石嘴山年產5000噸多晶硅項目將于2010年建成投產,鄂爾多斯年產3000噸多晶硅項目將于2011年建成投產。
中國國電金融業務領域不斷拓寬,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u201c國電網銀u201d系統,進一步推進了信貸增值產品、保險經紀等金融服務業務。拓展了投資投行業務,成立中電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建立了向社會募集權益性資金的金融平臺。正在籌建財險、壽險、基金公司。中國國電控股的上市公司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石家莊商業銀行和大連百年人壽公司,成為這兩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實現了中國國電金融業務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