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種原因,中國外貿依存度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其中國民經濟核算中對GDP的低估曾經是影響外貿依存度水平的一個原因。2005年底中國根據經濟普查數據對GDP和構成進行了調整,GDP和第三產業比重有了較大提高,因此在調整之后中國外貿依存度比調整前下降了將近10個百分點,GDP統計對外貿依存度高估的影響基本消除。
影響中國外貿依存度高估的因素還包括以下幾方面。
匯率水平低估
中國人民幣匯率低估是造成外貿依存度高估的重要因素。上世紀90年代中期匯率改革之后,中國人民幣匯率長期處于非均衡的狀態,實際被低估的人民幣匯率造成中國長期的貿易順差,而低估的匯率也造成外貿依存度的高估。簡單來看,如果人民幣匯率均衡水平以購買力平價為參照調整,按采用較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使用的人民幣購買力平價1美元約等于2元人民幣計算,以美元計算的中國 GDP(即外貿依存度的分母)將大幅度增加,中國貿易依存度將下降3倍。另一方面,如果中國人民幣向升值方向調整,會對進出口產生影響,在人民幣升值后,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將下降,貿易規模、尤其是出口也將有所減少,從而使外貿依存度的分子減少。因此,當人民幣匯率調整到購買力平價水平時,中國外貿依存度下降幅度將超過三倍。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匯率按購買力平價低估的問題,而發達國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匯率與名義匯率基本相當,因此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外貿依存度存在高估的情況。考慮到以上因素,按比較保守的估計,中國外貿依存度受匯率低估影響而高估一倍。
加工貿易
長期以來,加工貿易在中國外貿中占有很高的比重,2005 年加工貿易占中國外貿的比重已經超過48%。加工貿易之所以會高估外貿依存度,是因為加工貿易在統計時把進口和出口分別計算一次,與一般貿易一次計算相比,加工貿易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另外一個造成外貿依存度高估的原因是,中國加工貿易的特點之一是u201c大進大出u201d,位于全球制造業分工體系的中低端,國內增值率(即國內加工增值部分與進出口價格之比)較低。在全球分工體系下,雖然發達國家也存在加工貿易,但其國內增值率高,因此對外貿依存度影響有限。
大致算來,中國加工貿易占外貿比重約一半,而加工貿易如果僅被計算一次的話,那么貿易依存度將為原來的3/4,即下降 1/4。如果考慮到發達國家也存在增值率較高的加工貿易的話,那么與發達國家相比,加工貿易對中國外貿依存度高估影響約為15%-20%左右。
服務業發展水平低
中國三次產業結構中,服務業比重偏低,2005年中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是47.3%和40.3%,服務業比重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三次產業結構差異也是影響各國外貿依存度可比性的主要因素。如果用剔除各國產業結構差異的工業外貿依存度計算,2005年中國工業外貿依存度為153%。
此外,如果考慮GDP和GNP之間的差異,外貿依存度用GNP衡量的話,中國外貿依存度有可能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