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進出口企業除了從采用美元信用證轉為采用人民幣信用證之外并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國務院常務會議2009年4月8日正式決定,在上海和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將邁開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關鍵一步,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逐步提升。而上海多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特別是金融市場體系的完善將為推進人民幣國際結算試點、逐步走向國際化提供基礎支持,有助于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成為未來國際貨幣多元化中的u201c一極u201d。
首先,居民和非居民對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有明顯需求。中國對外貿易規模已相當大,當前,不僅具有選擇結算幣種和定價能力的境內進出口企業對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有強烈需求,那些希望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向中國出口)和在內地有相當規模的投資和人民幣收入的外資企業對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也具有較大需求。
其次,人民幣匯率和通脹率較為穩定。20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展望未來,人民幣也將基本處于這樣一個平穩升值的狀態。穩定堅挺的匯率和低位運行的通脹率十分有利于推行人民幣國際結算。
第三,中國金融市場較為發達并逐步開放。而且,此次金融危機引發了對改革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隨之日益高漲。
首先,從宏觀層面分析,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首先有利于加強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和投資往來,促進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
其次,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在區域范圍內用于國際結算之后,幣值有了更大范圍和更新角度的參照標準,這有利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
三是有利于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發展。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貨幣體系的弱點。因此,促進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有利于逐步改變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抑制其弊端和負面影響。
四是有利于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與開放,有利于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資源配置能力。
五是有利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隨著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范圍和規模的發展,上海將可能逐步成長為區域性人民幣清算中心,這樣上海的金融功能將更為完備,同時將帶動其他金融功能進一步發展,從而推動上海逐步樹立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人民幣境外債權債務方面,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會形成外國企業持有人民幣的現象。該筆人民幣將被作為中國的債權(CLAIMS)存在;對中國來說則是一筆境外的人民幣負債。由此而引申出u201c是否有可能因此形成境外人民幣市場?u201du201c因國際結算而產生的人民幣兌換發生點是否可以在境外還是必須在境內?u201du201c若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用于直接投資時能否享受外商投資一樣的優惠政策?u201d等諸多問題。
在外匯管理方面,人民幣用于跨境貿易結算可能會使當前的進出口核銷制度出現操作性困難。因為,這里可能會存在人民幣來源上的混淆,如何界定資金是否來自境外的問題。與進出口核銷相關的還有出口退稅的依據和憑證問題以及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問題等。
在國內外清算安排方面,人民幣用于跨境貿易結算對于銀行的國際結算以及國內清算渠道都會有一定的要求,會涉及到網絡問題、代理行賬戶問題等問題。
在貨幣政策方面,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后會形成境外人民幣債權。當這種債權達到一定的規模后,這種海外持有的規模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中國央行在海外的信譽、宏觀調控能力以及金融監管的信心。由于中國人民幣被海外持有,在獲得鑄幣收益的同時,貨幣供應量能否再作為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也需要考慮。
首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將有利于企業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美、歐、日等境外企業與中國境內企業之間的貿易,通常以美元、歐元和日元進行計價結算,由此帶來的美元、歐元和日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風險通常主要由境內企業承擔。如果能以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則境內企業可以避免承受這類匯率風險。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其中主要是與東南亞和韓國等的貿易通常是以第三國貨幣進行計價結算,這樣中國境內企業和這些國家企業也都要承擔匯率風險。當人民幣用于跨境貿易結算時,中國和周邊地區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的企業所承受的外幣匯率風險即可部分消除。
其次,有助于企業營運成果清晰化。當中國企業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時,通常其經營成果較為透明,表現為進口企業的成本和出口企業的收益能夠較為清晰地固定下來,這有利于企業進行財務核算。
再次,節省了企業進行外幣衍生產品交易的有關費用。當企業在貿易中以非本幣進行結算時,通常為規避匯率風險而委托銀行進行衍生產品交易,從中資商業銀行遠期結售匯的收費標準來看,買入三個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額的2.5u2030收取費用,賣出三個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額的5u2030收取費用。而外資銀行這項交易的收費標準則普遍高于中資銀行,根據調研,委托銀行進行衍生產品交易約占企業營業收入的2u20143%。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中國企業進行國際結算主要使用美元、歐元和日元等國際貨幣,因此為控制匯率風險承擔了大量的外幣衍生產品交易的費用,增加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若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中國企業為規避匯率風險所承擔的衍生交易費用即可消除。
第四,節省了企業兩次匯兌所引起的部分匯兌成本。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大都采用美元結算,而其國內又不能進行美元流通。因此結算通常要經過本幣u2014美元u2014本幣的兩次兌換,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公司的內部交易即子公司與子公司或子公司與母公司的貿易之中。以美元兌換人民幣為例,銀行按交易金額的1.25%。收取匯兌費用。若人民幣可用于跨境貿易結算則可減少其中一次兌換并節省有關費用。
最后,跨境貿易用人民幣結算可以加快結算速度,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減少一次匯兌本身就減少了資金流動的相關環節,縮短了結算過程,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同時,由于不需要進行外幣衍生產品交易,企業可以減少相應的人力資源投入和相關資金投入,這也有利于企業加快運轉速度。
2018年10月19日,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促進外貿穩定健康發展。
《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u201c放管服u201d改革,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創新監管方式,優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口岸營商環境。
《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圍繞u201c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u201d等明確了20條具體措施。在u201c減單證u201d方面,按照u201c能取消的就取消、能合并的就合并、能退出口岸驗核的就退出口岸驗核u201d要求,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在2018年11月1日前由86種減至48種,除安全保密需要等特殊情況外,2020年底前,監管證件全部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理。在u201c優流程u201d方面,深化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推進海關、邊檢、海事一次性聯合檢查;全面推廣u201c雙隨機、一公開u201d監管,從一般監管拓展到常規稽查等全部執法領域;推廣應用u201c提前申報u201d模式,非布控查驗貨物抵達口岸后即可放行提離;推進關稅保證保險改革,推行進口礦產品等大宗資源性商品u201c先驗放后檢測u201d,推廣第三方采信制度。在u201c提時效u201d方面,推進口岸物流信息電子化和口岸查驗智能化,提高口岸物流服務效能和查驗準備工作效率,加快建設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創新邊境口岸通關管理模式,加快開通農副產品快速通關u201c綠色通道u201d;加強國際貿易u201c單一窗口u201d建設,主要業務應用率2018年底前達到80%,2020年底前達到100%。到2021年底,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一半。在u201c降成本u201d方面,加強口岸通關和運輸國際合作,清理規范口岸經營服務性收費,嚴格執行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管理制度,未經國務院批準,一律不得新設涉及進出口環節的收費項目,2018年10月底前對外公示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公開通關流程及物流作業時限,建立口岸通關時效評估機制。到2020年底,相比2017年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降低一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