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聯網、WEB網站實現業務是基本的特征,但更為核心的是企業內部必須運營在一個基于完善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流程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之上。
這個資源計劃系統是企業開展業務的基礎平臺,用戶的訂單在經過公司商務部門的過濾之后進入這個系統,成為系統最主要的輸入,系統另外的輸入是當前庫存的實際情況(包括材料、成品、在產品的數量和地域分布),運輸資源和周期、采購資源和周期、生產產能和周期等,系統在固定的時間運行一次(聯想是每二小時),每次運行得到的輸出結果是:一份用戶訂單的確認情況表、一份采購計劃、一份生產計劃、一份配送計劃。其中用戶訂單確認結果將直接反饋到每一個定單用戶,告訴他能不能供貨、能供貨的確切時間、供貨地點、運輸方式等信息,這些信息是系統根據企業制定的明確的供貨優先次序模型和一定的邊界條件計算出來的。比如說買花,如果庫房有,那么供貨的時間就只是配送所需的時間(依照地理位置不同);如果沒有,那么還要加上采購周期;如果一個訂單含多種產品,那么供貨時間就要選擇最后齊套的時間了,等等,這些都是由系統自動控制的,減少了人為控制的難度和差異性,用戶的滿意度一定會因此而改善。而企業所有的采購、生產、配送系統也都不是機械的、被動的工作,缺貨了再去買,看成品庫去生產,備齊了就(才)去送,而是完全依系統計劃指令、依信息行事,有條不紊,這樣不僅是用戶滿意的保障,也是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的保障。系統在一定的時間運行一次,而不是在每個訂單進來后都運行一次,原因也是為了使得企業內資源相對能夠更優化地被利用。比如說采購可能是批量更經濟,也更體現人工作的效率,生產亦然,而且生產過程本身也還有個信息化的問題。真正電子商務的實質其實是企業經營各個環節的信息化過程,并且不是簡單地將過去的工作流程和規范信息化,而是依新的手段和條件面對舊有的流程進行變革的過程。
中國較大型企業的電子商務可以怎樣來走的一個模式,當然不可能都能照搬照抄,但希望給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