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種文章,不可能完整的記錄別人創業的點點滴滴,有些有技術含量的東西,是人家的專利,不可以公布出來的。還有很多東西靠的是時機,人家通過這個成功了,但是現在世易時移,你復制他的路線,也許也不會成功。不過從人家成功的經歷中,或多或少,你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對你正在從事的行業也許沒有什么作用。但是這些信息,會改變你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讓你看的更深,更遠。 老公的同學的老婆是做外貿的,產品是建材,當時就是在飛機廠那里租個柜臺,提供酒店咨詢啊等服務,然后進一步跟外國人聊天,問他們來中國干什么。不管他們來采購什么,就說自己有朋友做這個,可以過去看什么之類的,慢慢就拉上了幾個熟客戶,就靠著這幾個熟客發了家,雖然如果外貿形式大不如前,但她仍然在接單,繼續做著外貿。
賺錢模式就是,幫外國人采購中國商品,做熟之后,達到一定的信任,就做了外國公司在中國的代理,專門幫外國人采購中國的商品,賺取差價,這個就是靠能力倒買倒賣了,這種中間人,生活是非常自由的,而且不用資金,基本無需投資,關鍵就是能拉客戶在你這里買。她現在的收入都是這樣活的的,外商打一部分錢給工廠,然后再把她的傭金,打到她私人的帳戶。她的工作非常輕松,只要保持聯系,人家有需求,她就去熟悉的工廠下單,貨多的時候負責驗一下貨,再就是想辦法把貨運到對方手里就行了,有時候沒有訂單,一整個月都不用做事,有訂單就做一下,做不過來就去外語學院找那些師妹師弟的過來幫1-2個月的忙,最忙的時候就是廣交會之后了,有時候一單就賺10來萬,在她口中,10來萬的單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所以說真正的大單,賺的可能是幾十萬,所以一年靠幾個大單,做下來其實就足夠了,用不著天天工作,就靠一年2次的廣交會,一年之中,可能就是忙小半年,玩大半年,但收入一點不比一年忙到頭的差。
這種模式有幾點好處,省時間,沒有單的時候去做別的賺錢的事就可以了,反正基本上就是聯系這,協調那,跟跟單有些接近,但做的事又要多一些,比如,租房訂艙啊,辦證啊,報關啊,通知提貨啊,收款啊。反正是全套都要做的,所以需要經驗。
再就是要會拉客戶,維護客戶,每年就靠這個客戶吃飯了。以前也聽有的人原來開廠的 ,拉了一個客戶,那個客戶的單非常大要做大半年,就靠這一個客戶養了一個廠,賺錢可以說很容易。那老板整天就是打麻煩,不愁吃,不愁喝。
所以 如果有外語能力 能開拓到客戶做做外貿其實很容易賺錢的,不過現在人民幣升值了,嚴重的挫傷了中國的外貿出口力。工廠慢慢的轉移到越南和印度。
她的一個同學,是個工作狂,原來跟她一樣也是做外貿起家的,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要想拉到好的客戶,就要不停的參加歐洲各個國家舉辦的最新的展會,她是自己開廠做高檔衛浴套件的,自己原來開廠只有100個工人,現在已經發展到了300工人,訂單還是太多了,做不過來貨,就轉移到越南做了一些。別墅就買了4套,商品房估計有個6,7套吧。都是自己家人和員工住。聽到訂單做不過來,我就覺得這人很會做生意。訂單做不過來是多少商人夢寐以求的事啊!不過這個人也不是完全憑自己的本事,首先,她的爸爸很有錢,創業之初,贊助了很多,而她老公的叔叔就是西班牙一個貴族,估計介紹了很多人脈,所以有那么多訂單接不完。
雖然外貿比原來難做了,但是還是有得做的,可以出口稍微高端一點的商品,或者做進口,人民幣升值,就說明進口商品的降價,使國內人員在消費上又多了一種選擇,買國內的高端產品,再加一點點錢,就可以買個進口的了,或許有些人會選擇進口,或者干脆那些富人的消費觀念,就是越貴越好,中國有錢人多的是,看看那些新起的地王,樓王啊什么的就知道了,做出來的房子,不都是幾萬一方的,還不是都賣掉了。你覺得貴,人家覺得不貴。特別是那些有先見之名的人,別墅該貴吧,人家一下子買4套,不過現在行情漲了,已經翻成但是價格的2倍了,相當于又賺了4套別墅,就好比這么說吧,現在你看幾萬一方很貴,等以后富人越來越多了,等他漲價漲到十幾萬一個方的時候,人家還是賺的,沒有錢的越來越窮,有錢的就越來越有錢。所以任何東西都有市場,看你選擇什么行業,什么項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