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網監管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在政府機構改革、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基于ERP計算機管理系統在大型高科技企業較普遍使用、在中小企業正逐步普及的條件而設計的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管理模式。
(一)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實現加工貿易由行政審批向自動備案的轉變 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我們國家對加工貿易實行著嚴格、復雜、繁瑣的逐個合同審批制度,涉及多個政府部門,20多道手續,由此而帶來的不便和低效已影響和束縛了一些高科技外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聯網管理徹底取消了合同審批制,企業的進出口貨物在其經營范圍內一次性備案后即可永久使用,進口保稅料件不受金額、數量的限制。它的重要意義就在于管理理念的飛躍,是政府職能的轉變。
(二)適應現代企業物流運轉需要,實現監管單元由合同向企業的轉變
打破以合同為單元的傳統監管模式,確立以企業為對象的“動態管理、分段核銷”的新型監管模式。具體來講就是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監管,不再用合同人為阻隔企業的物流系統。
“動態管理”是指海關通過網絡,實現對企業保稅料件進出口、加工、儲存情況的遠程的實時監管,由此大大拓展了海關監管的時間和空間。
“分段核銷”是指海關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以與企業生產經營相匹配的時間段劃分,定期對企業保稅料件進出口總量進行監管、核算的核銷方式。海關分段核銷時,將電子帳冊數據合并匯總后進行核算核對、盤點庫存,并對余料差異予以分析,在辦理補稅、結轉等手續后刷新電子帳冊。
(三)適應電子政務發展的需要,實現由紙質手冊向電子賬冊的轉變
聯網監管取消了沿用近20年的紙質登記手冊,代之以對應于企業的唯一的電子賬冊,實現了審批、備案、變更、通關、核銷的全過程無紙化;電子賬冊使用企業身份認證IC卡,替代紙質手冊和防偽標簽的認證功能。無紙化的實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工作強度、降低了商務成本、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企業不必再為手冊的保管、調度、分配、計劃耗費大量的精力。
(四)適應科技進步的需要,實現傳統辦公方式向信息時代e方式的轉變
聯網監管在無紙化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互聯網實行審批、備案、變更、通關、核銷網絡化。并且采用企業計算機原始數據的轉換和傳輸來實現聯網管理,企業坐在辦公桌前,輕點鼠標就能24小時辦理電子賬冊的變更和進出口報關手續,不受報關現場辦公時間的限制、免去了現場排隊等候的煩惱,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由于原始報關數據的自動提取和自動傳輸,避免了人工二次錄入和代理報關過程中造成的大量差錯,真正實現了網上備案、網上變更、網上報關、網上核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