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目標:到2010年達到380億美元,年均增長7%;深加工產品比重達到50%以上。
過去10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年均增長8.3%,“十五”期間,尤其是入世以來,農產品出口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0%。2005年出口同比增長18%,出口額達到272億美元,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在我國農產品貿易形勢發展良好的環境下,《規劃》主動提出了放低出口增長速度,更重質量效益,加強優勢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的農產品出口方針。事實上,《規劃》提出到“十一五”末我國農產品出口達到380億美元、深加工產品比重達到50%以上的目標,是綜合考慮了過去十多年農產品出口的實績、當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自身優勢,以及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質量安全水平不高和出口市場過度集中等問題而提出的,是為了更好地貫徹重質量效益和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出口方針。
今后五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主要的理由如下:第一,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總體上有利于中國對 外貿 易的發展,中國在加入WTO后,農產品的 國際貿易 將繼續向市場更加自由化、主體更加多元化和產品更加標準化的方向發展;第二,“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采取各項綜合措施,繼續大力促進農產品的出口;第三,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尤其是園藝、畜禽和水海產品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在國際市場上仍然具有非常明顯的價格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第四,中國對一些傳統市場的出口還大有潛力可挖,對一些新興市場的出口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中國對美國、加拿大的農產品貿易逆差高達60億美元,對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的貿易逆差達59億美元。對東盟國家、前蘇聯、中東等新興市場的開發潛力也很大。
當然,也應該看到,當前中國農產品的出口也面臨著一些障礙。如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性 貿易壁壘 (TBT)不斷升級,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SPS)越來越嚴;中國遭遇國外反 傾銷 和其他貿易爭端頻繁發生;發達國家對農業實行高額補貼;我國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有待加強;農產品出口行業組織發展滯后,出口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我國政府對農產品出口的支持體系尚不完備等。所有這些因素將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進一步發展。
發展戰略:擴大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出口,建立多元化的全球農產品出口體系
我國是土地資源短缺的國家,人均資源少、經營分散,土地密集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不具有競爭優勢。但我國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靠近日韓等農產品進口大國,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成本相對較低,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近年來,國際市場對農產品加工制成品、園藝、水海產品及有機農產品的需求旺盛,為我國這類產品的出口提供了機遇。中國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上具有極大的潛力,水海產品、園藝產品及畜禽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將不斷顯現,出口也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進一步擴大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不僅具有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勢,而且具有產品多樣化、生產空間廣闊的優勢,可以根據國際市場的變化,隨時調整農產品出口品種及結構。
拓展閱讀
2012年報關員考試準考證副證打印入口
2012報關員強化提高套餐獨家全真機考試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