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兩點:
- 我不同意樓里“外貿門檻低”這個說法。
- 不光外貿行業“傳遞出一種很賺錢的訊息”,任何發展中的行業都散發著這樣的氣息!
外貿業務員和行業的門檻
外貿,就是與對老外做貿易,也就是銷售。銷售本來就是門檻相對低的一個崗位。準確講是,
在同一個系統內,銷售崗位都是相對研發、技術、管理等其他崗位門檻低一些,但不是沒門檻。比如銀行,銀行柜員、管理人員、其他等“坐辦公室”的部門,要求基本是金融相關專業,最少211,高點985。但,如果你是去應聘銀行的銷售崗,那二本的相關專業是能夠進去的,只是概率低一點。
如果把外貿業務員與其他銷售做對比,外貿業務員好歹有個語言門檻。其他銷售豈不是門檻更低?是不是只要有手有腳是個人,就可以做銷售?
這么想的人,是誰給了你上帝視角看銷售的勇氣?
梁靜茹?
你認為外貿行業用人門檻低,只能說明你接觸的多為中小企業罷了。
說了業務員再說說外貿行業。
不同行業,不同的規模,銷售的門檻也不一樣。銷售私人飛機的和銷售襯衣的,門檻不一樣。如果理解不了,想想
同為服務員,大拍檔的服務員和五星級酒店的服務員,門檻一樣么?
任何行業也都是NB的公司就是前面那幾家,后面跟著無數的模仿者、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甚至家庭作坊。
互聯網高端不?阿里騰訊大不?
互聯網行業照樣大把三五個人窩在居民樓里創業的公司。互聯網行業的門檻低嗎?
所以,不同意樓里其他人說的“外貿門檻低”。說這話的人,可能身處小微企業,只看到身邊那邊點事兒,忘了還有行業領先公司,也忘了任何行業都是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大規模企業就那么幾個的事實。
所以,請不要以點概面。
為啥到處都是散發著很賺錢的訊息?
一,外貿行業很大,大到占據全國GPD30%及以上。這么大的行業,從里面賺到錢的絕對數量很大。
二,過去20年,是外貿發展的黃金20年。風口里,成功者的比例更高,成功故事也更多。
三,從業人員的故意傳播。我想重點說說從業人員的故意傳播。以這幾年“跨境電商”、亞馬遜為例。
這幾年的跨境電商、亞馬遜等,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財富故事。造成這個局面流行的原因很簡單——
用“成功案例”來做營銷、銷售特別好使。
用“成功案例”來做營銷、銷售特別好使。
用“成功案例”來做營銷、銷售特別好使。
請允許我重復三次。
跨境電商的相關供應商,
為了說服潛在客戶入局,最有效、最迅速的手法就是開一個什么營銷會議,請所謂的嘉賓上去分享他的成功故事,然后現場促成交或拿名片。
這一招效果奇好,屢試不爽。不管是跨境電商、阿里巴巴、保險、保健品等等,都愛搞這一套。
現場講成功故事、事后到處傳播,再輔以口頭講述,就有了本問題里的現象——“到處傳遞著一種很賺錢的訊息”。其實,這不是外貿的錯,外貿都有錯,那微商豈不是錯上加錯。
案例:某公司的故事
來,我給你講講某公司發生的事兒。
我就隨便講講,你當故事聽聽,請勿人肉、請勿對號入座,哈哈哈哈。
這家公司是一家年產值幾千萬的中型工廠,行業是汽車配件。近十年來,都是靠參加廣交會和汽配的專業展會獲取客戶和成單。
因為疫情,2020年到現在(2021年6月)的線下展會都是停擺的。出于自救,老板一次性投了20萬到阿里國際站上。我在另一篇回答里詳細講了一下這個站點的運營情況。
重點在最近幾個月。國際站運營了一年多,基本就是收回成本的狀態。實際成果與阿里客戶經理吹噓地差很遠,同時,為了自己的業績,阿里客戶經理還動不動就要老板:
- 去杭州參加個游學吧(一人大約1萬)
- 沖到4星吧(手續費幾萬)
- 買個頂展吧(十萬~二十萬)
感覺老板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一樣。這幾千萬的年產值,都是一屆又一屆廣交會參展干出來的。一屆廣交會一個標攤,也才七八萬,一年兩屆,最多18萬搞定。搞個阿里,毛都沒賺到,還要動不動地十萬、幾十萬地投入。
老板也心中不爽。
某日,與老板聊天。老板說:
- 早就看阿里不爽了,阿里就是個騙子。現在我再也不會多追加一分錢在阿里了。
- 我要搞現在國內很火的短視頻營銷。短視頻在國外也很火,就是那個tiktok。
- 這個短視頻營銷做火了,可以帶火我們的品牌。
- 品牌有了,我們就可以做自己的生態。
當我一聽到“自己做生態”這個描述時,心里就一驚。
MD,老板是不是最近被什么人洗腦了?
多聊了一會兒才發現,周末,經朋友的推薦,老板出去聽了一個課,是廣州xx網絡科技(不點名了,拼音縮寫JJ。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主打的是“獨立站 + 短視頻營銷”。
我心想:
- 唉,我們一做中低質量的汽配外貿工廠,搞什么品牌嘛。
- 我們的品牌要錢沒錢、要歷史沒歷史、要技術也沒技術,憑什么做品牌嘛……我們的產品價格比知名品牌低點,不多。與曼牌Mann、 馬勒Mahle這些百年品牌擺在一起時,有毛競爭力呀。
- 還做生態,生態個毛線呀。是賈藥停先生的“生態化反”么?
當我正在盤算,怎么跟老板解釋什么是品牌、什么是生態時,老板告訴我,他已經投了10萬給這家公司,做獨立站……
于是,我把到了口腔里的話,再嚼了嚼,喉嚨里發出“咕咚”一聲。
老板去的會議打著跨境短視頻營銷峰會(名字我隨便起的,準確的不知道)的名號,讓一兩個客戶上去講了他們自己的成功案例。剛好,這個客戶是汽配行業的。
想尋求出路的人,去參加一些會議開拓眼界。因為不懂具體原理,本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精神,所以只看“事實”。
臺上的成功故事是事實,參會的人也都明白,自己去復制成功案例的成功率不是100%。50%有吧?不行30%總有吧,我這么能干,還同一個行業,別人行,我肯定也行。即使成功率低一點,也可以試試。萬一要成了呢。
問題就在這個概率。
自己預測有個30%~40%的勝算,所以放手搏一把。
可真實的成功概率呢?
我不知道,推測應該只有百分之幾。這種成功率太低的事情,基本就和騙人是差不多了。一萬個人當中,只要有一家成功了,就可以拿這一家的成功,堵所有人的嘴!這就是我經常說的,
你以為自己是分子,其實你一直都是分母。
錢多、事少、沒風險的生意,哪會有人公開售賣、批量提供?這么好的生意還可以自行復制(同一個營銷手法提供給多個客戶),自己賺不好么?
怪對方太狡猾,也怪自己太貪婪。
我不是說沒有靠譜的建站公司和服務,但真的太少太少,可遇不可求!
總結
同一系統中,銷售崗往往是要求相對低一些的崗位。外貿銷售,即外貿業務員,因為有語言的要求,好歹也是有門檻的。還不至于被說成“門檻低”。
中專生做外貿,這種用人機制,只能說明老板level低、公司規模小。我自己團隊的業務員,都盡量只用本科。行業龍頭的公司里,本科是起步,985、211也到處都是。
坊間有那么多關于外貿很賺錢的傳說,一方面因為過去20年是外貿發展黃金期,發財人的絕對值大。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成功案例”是最有效的營銷和銷售手段。不光外貿行業,任何銷售行業都愛用這一招。不然,怎么做到知乎人均百萬、小紅書人均瑪薩拉蒂、微商喜提和諧號?
我們都是外貿人,如果覺得外貿不好,可以換行換崗,但請不要看輕自己的職業和工作。
最后,感謝你能看到這里。
祝,發展!
我是Master蔡浩,略懂外貿。如果你覺得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一鍵三連”(點贊、收藏、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