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消息:國際海運價格近日突然出現大幅回落,從中國至美國西海岸的標準集裝箱運價自9月初的2萬美元跌至1.6萬美元,跌幅超過20%。而部分貨運公司甚至指出,自寧波港與上海講發往美西的海運費用,在過去3個交易日內就跌去了過去3個月的累計漲幅。這一狀況令許多市場觀察人士感到錯愕不已。
但無論如何,中美海運價格回調,已令不少之前飽受運價暴漲之苦的外貿中小企業重新看到了曙光。而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價格回調,實屬正常現象,隨著訂單的周期性減少,海運運力增加,海運價格或將逐漸回歸至理性水平。
之前,一方面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的海運鏈條,令水手與碼頭工人人手短缺,引發全球多國出現碼頭擁堵狀況,而經濟復蘇貿易環境回暖帶來的需求重新升溫,則更推動全球海運運價高漲。在此背景下,中國至美西航線從往常的5000美元漲至2.2萬美元,令不少中小外貿企業叫苦不迭,因為附加值不高的貨物貨值甚至抵不上運費。
然而,雖然中美等部分航線的海運價格出現回調,但相對于疫情前仍處于高位。市場仍在企盼疫情造成的運能緊張狀況在日后進一步緩解。但無論如期,曙光已經出現。近日,波羅的海貨運指數(FBX)數據顯示,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已從9月10日11109美元跌至10月8日的9949美元。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熱門航線中國/東亞—美西,指數價格已經連續四周下跌,9月10日為20586美元/FEU,10月8號跌至16004美元/FEU,下跌近5000美元,跌幅達到22.25%。
甚至有最新報價顯示,從深圳/鹽田港到美國洛杉磯/長灘港運費已降至8300美元,相對比于波羅的海貨運指數(FBX)價格直接腰斬。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出現大幅低于市場價格,可能是臨時調整放出來的倉位,也可能是“黃牛”拋柜壓低價格。
航運界內情人士指出,一方面航運運力隨著疫情影響繼續消退開始恢復,一方面國內國慶長假疊加制造業企業限電限產狀況也減少了部分運輸需求,雙向影響之下航運資源供需皮行狀況得到改觀。但雖然近期海運價格有所回調,卻仍處于高位,并繼續對全球貿易和消費成本造成很大的壓力,船位艙位緊缺的情況頻仍待后市進一步得到緩解。
分析師指出,自疫情爆發以來,光全球海運領域的船員人數就減少了20之多萬。此外,港口的裝卸能力也達到了極限,拖車司機短缺,后方的運輸配套能力不足,都是因為疫情影響了周轉效率。一旦未來疫情再出現反復,海運運能仍會面臨壓力。
然而,分析人士也強調,從理性角度來看,中國至美國2萬多美元的運價本身就不正常,在明年春節后,運價會持續回歸到正常的價格,近期價格下跌恰恰是個可以預見的現象,而到了明年,海運價繼續回調仍將是一個確定趨勢。
文章來源:期貨
https://www.1q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