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分配率實際上就是找到要剔除的保稅原材料。(先別管這句話)
為啥會有計劃分配率?
故事是這樣的
你是生產蔓越莓醬的企業,計劃從美國進口價值250萬(包括關稅)的蔓越莓,加工成果醬出口美國-總值1000萬。(FOB離岸價,貿易術語先別深究)
比如一般進口貿易(進口牛油果賣給國內美眉) 進口的1000萬原材料乘增值稅稅率作為進項抵扣。
一般出口貿易(國內生產的哇哈哈出口)時,國家要按出口總值(FOB)乘退稅率給退稅。(退稅實際上也是抵扣進項進項意思,只是不方便退進項,直接以出口銷項乘退稅率約當做抵扣進項)
你去稅務部門嚷嚷: 那我種既不是一般進口也不是一般出口,而是進口原材料加工成品出口如何退稅?
稅務機關: 你不是在海關登記C1手冊中注明你的計劃分配率是70%嘛。也就是你每出口100元的貨物,有70元是耗用了保稅原材料。(這是提前登記的)
啥叫保稅原材料?
也就是你進口的250萬蔓越莓是沒有征增值稅的。(保稅: 國家保留征稅權利),因為你還要加工復出口嘛,本來出口要退稅,提前征了還要退,太麻煩,不如不征。
所以你的250萬蔓越莓根本沒征稅,如果稅務局按一般出口那種方式-出口總值乘退稅率相當于把沒征稅的原材料也給你退稅了。
所以計劃分配率起作用了
稅務機關看著你的計劃分配率和報關單(上面有出口總值)說,乖乖,我認為你出口的1000萬蔓越莓醬里面耗用了700萬的保稅蔓越莓,這部分是不會給你退稅的。踢出去!
那剩的300萬出口總值乘退稅率才是應該給你退的。
(實際上還有內銷的進項,還要比大小,留抵退稅什么的,以后說)
那你會說哎呦,原來我可以自己提前訂計劃分配率,那我可以訂低點,比如訂0.2,這樣不是被踢出的保稅部分少了,我嫖的退稅更多了?
呵,你以為稅務局傻?你的進口,出口單據,合同都白紙黑字寫著進口出口金額,稅務機關一核銷就知道真實情況。
況且后面還有一大堆手續矯正實際退稅數額,放心稅務機關不會讓自己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