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將瓷制衛生器具等1084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將植物生長調節劑等380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9%。本公告自2020年3月20日起實施。本公告所列貨物適用的出口退稅率,以出口貨物報關單上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
具體來說15號公告一是將瓷制衛生器具等1084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其中:出口退稅率由10%提高至13%的有979項,由6%提高至13%的有103項,由免稅和征稅調整至13%的各1項;二是將植物生長調節劑等380項產品出口退稅率由6%提高至9%。
實施時間
15公告自2020年3月20日起實施。也就是說,出口貨物報關單上的出口日期為2020年3月20日及其以后的上述1464種出口貨物適用新的出口退稅率。今明兩天出口的貨物比兩天后出口的同產品編碼的貨物普遍要少退3個稅點,如有可能,可做好稅收籌劃,盡可能享受退稅政策紅利。
注意事項
原來已經放棄出口退稅,選擇免稅或征稅的出口貨物,由于這次新政策提高了其出口退稅率,覺得重新選擇恢復出口退稅比免稅或征稅劃算,則可以重新選擇恢復出口退稅,不受放棄適用出口退(免)稅政策未滿36個月不得重新選擇恢復出口退稅的政策限制。
公告通知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公告現就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將瓷制衛生器具等1084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將植物生長調節劑等380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9%。具體產品清單見附件。
二、本公告自2020年3月20日起實施。本公告所列貨物適用的出口退稅率,以出口貨物報關單上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
財政部、稅務總局
2020年3月17日
清單中將122種鋼鐵類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提升至13%。其中,以下玻璃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廢碎玻璃及玻璃塊料(產品編碼70010000),液晶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屏用原板玻璃,包括保護屏用含堿玻璃(鑄、軋制的非夾絲玻璃板、片,未著色,透明及不具吸收層的,未經其他加工)(產品編碼7003190001),液晶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屏用原板玻璃,包括保護屏用含堿玻璃(非夾絲浮法玻璃板、片)(產品編碼7005290002),陰極射線管用其他玻殼及零件(產品編碼70112090),電子管未封口玻璃外殼及玻璃零件(未裝有配件)(產品編碼70119010)等產品調整后退稅率均為13%。
另外,從清單中可以看到,化工行業涉及到的產品包含: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異戊二烯、乙炔、環己烷、環氧樹脂、聚酯、丁苯橡膠、聚苯乙烯、ABS等,都調整了出口退稅,并且出口退稅率設置為13%。其中,乙烯首次由10%上調至13%,丙烯由9%上調至13%,苯乙烯由10%上調至13%。并且,多個化工品出現了3個點的上行幅度。
相關報道
商務部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海關總署進一步降低通關成本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12日介紹,1-2月,受春節因素特別是疫情影響,中國進出口總額為4.12萬億元,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
12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李興乾在介紹2020年1-2月外貿運行情況時做出如上表述。
李興乾表示,1-2月外貿運行有四個主要特點:
一是對傳統市場進出口下降,對東盟等新興市場小幅增長。對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分別下降19.6%、14.2%和15.3%。對東盟、“一帶一路”國家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2%和1.8%。
二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恢復較慢,機電產品好于整體。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18.8%,機電產品出口好于整體1個百分點。
三是加工貿易降幅較深,一般貿易韌性強。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16.4%,跌幅大于整體6.8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出口下降9.2%,好于整體0.4個百分點。
四是各經營主體普遍面臨困難挑戰。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出口分別下降12.8%、20.4%和12.4%。
李興乾指出,盡管整體運行承壓,但我國外貿潛力大、競爭力強,企業的創新意識和開拓市場能力都很強,呈現出一些亮點。
一是企業新興市場開拓能力不斷提升,對新興市場出口占比提升3.7個百分點至51.8%。
二是集成電路、汽車等部分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逆勢增長,分別增長10.5%和0.3%。
三是大宗商品等進口保持增長,原油、鐵礦砂、煤等大宗商品進口分別增長16.7%、19.3%和27.8%,合計拉動進口增長3.2個百分點。肉類進口量增加69.6%,其中豬肉增加1.6倍。
四是新業態新模式活力充沛,跨境電商充分利用線上下單、“不見面”交易等優勢,化危為機,積極拓展業務,展現較強適應性和自主發展能力。
李興乾表示,中國外貿發展具有積極向好因素支撐。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從復工復產、財稅、金融、信保、參展、法律援助、防疫物資保障等全方位為外貿企業排憂解難。隨著密集出臺的各項穩外貿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各地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呈現加快恢復態勢。
下一步,商務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做好穩外貿工作。要同各部門橫向協作,與地方、企業縱向聯動,確保各項政策早落地快見效。要進一步開拓多元化市場、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支持外貿新業態快速發展。要積極擴大進口,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切實為外貿企業減負助力,加強與經貿伙伴溝通協調,為外貿發展營造良好的國內外環境,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商務部: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減輕企業負擔3月12日,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商務部召開的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減輕企業負擔,擴大外貿信貸投放,滿足貿易融資需求,支持有市場、有訂單的企業有效履約。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短期險覆蓋面,促進費率合理下降。
受春節因素特別是疫情影響,1-2月,我國進出口總額4.12萬億元,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
對此,李興乾表示,今年1-2月外貿運行情況表明,受疫情疊加春節因素影響,外貿生產企業復工時間晚于往年,因此前2個月進出口,特別是出口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為對沖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商務部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密集出臺穩外貿政策,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目前,政策效應已逐步顯現,各地企業加快復產進程,履約能力正在提升。
同時,世衛組織總干事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病例,全球經貿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上升。
李興乾表示,基于對供給和需求形勢變化的研判,當前中國政府貿易政策的核心是穩住外貿基本盤。“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狠抓政策落實,全力支持外貿制造廠商復工達產,盡快恢復正常市場秩序。”
李興乾提出,要重點做好四項工作。
一是加強機制建設。發揮雙邊經貿合作機制作用,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推動與更多國家商簽高標準自貿協定、商建貿易暢通工作組,營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減輕企業負擔,擴大外貿信貸投放,滿足貿易融資需求,支持有市場、有訂單的企業有效履約。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短期險覆蓋面,促進費率合理下降。
三是優化公共服務。支持地方、行業組織、貿促機構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法律和信息服務,幫助企業參加境內外貿易促進活動。
四是鼓勵創新發展。發揮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對進出口的促進作用,支持企業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海外倉,完善國際營銷網絡體系。
海關總署進一步降低通關成本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對外貿進出口造成一定沖擊,但我國外貿發展韌性強,企業的適應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也很強,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是暫時和階段性的。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據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海關統計顯示,前兩月,我國對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增長。對東盟進出口5941.1億元,增長2%,東盟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期,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高出我國外貿增速11.4個百分點,占31.7%,比重首超三成。
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促進外貿穩增長,海關總署近日出臺措施,從減免滯報金和滯納金、關稅保證保險及加工貿易核銷、結轉、內銷等業務延期四個方面進一步降低進出口環節通關成本。根據新的措施,對于疫情發生前已運抵口岸但因疫情原因未能及時報關的進口貨物,以及企業復工后因疫情出現經營困難或者資金短缺等原因而無法及時報關的進口貨物,均可根據《海關征收進口貨物滯報金辦法》向申報地海關申請減免滯報金。同時,對疫情期間企業因延遲復工造成手(賬)冊超期核銷的,企業可向主管海關申請臨時延長手(賬)冊有效期。
稅務管理師CTM
證書由財政部直屬事業單位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上國會)頒發,是面向企業稅務管理需求的權威能力水平證書。初級證書主要面向財會、稅務中基層從業者和在校學生,中級證書主要面向具備一定從業或管理經驗的中層人員,高級證書則面向企事業單位財務部門負責人和企業管理者。學員參加培訓并通過由上國會組織的考試,即可取得證書,是財會人員轉型升級、職場晉升的正確選擇。
證書特點一證多能多崗:稅務崗、會計崗、法務崗必備
報考門檻低、取證周期短、投入成本小、含金量高、認可度廣泛,“管用”“實用”“夠用”。
適合人群有意愿在稅務管理領域發展的財務及非財務人員
有一定經驗渴望晉升的財務人員
想從事稅務管理及相關職業的在校學生
期待涉稅知識技能專精的財務部門或企業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