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柯橋、臨沂最早的物流業基本都是由托運站(貨運站)加運輸業戶組成的,當時一些個體戶借助快速發展起來的商品批發市場,在本地和外地設立了連接兩地的專線托運站,將市場上的商戶需要托運的商品登記后,通過運輸車輛托運到自己設在外地的接收站,再由接收站分撥到貨主手中。隨著托運貨物的不斷增多,這種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于是專用貨運場站和專線運輸貨車便迅速發展起來,各地批發戶在向托運站交的托運費中已包含了貨物運輸費,這便是最早的為專業批發市場服務的物流。再后來,隨著電子商務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基于專業分工的發展需要,物流行業向專業化發展,專業倉儲、貨運場站、運輸、配送等第三方物流迅速發展起來。 區域產業、地理位置及政策等因素使得區域之間的交易市場種類和規模各異,區域經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交易市場的物流能力,但在區域交易市場的商貿物流運作模式上還是大同小異的,主要有兩種:一是體積大、托運裝卸較困難的貨物,通過經銷商從區域外的供應商和本地的供應商進貨,把商品聚集到區域的大型交易市場進行銷售,最后銷往外地交易市場或本地消費者。二是諸如醫藥、農產品、服裝等小商品交易市場,由銷售商直接把商品聚集到區域的大型交易市場或配送中心,達成交易后,配送中心負責將貨物運往外地交易市場或本地經銷商等目的地。這種區域交易市場物流運作模式對物流要素進行了整體的優化組合和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交易市場物流要素,提高了區域交易市場的物流效率。
在區域商貿物流發展規劃中,應當特別強調一體化的u201c綜合物流結點u201d的規劃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應根據區域物流的實際物流條件及物流需求,結合區域內航空、鐵路、公路、港口等交通運輸情況,實現交通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和轉換,建立水陸空一體化的物流結點,尤其是在大型的物流結點中,實現這種一體化的、綜合的物流結點規劃建設,有利于集約物流設施和全面實現物流功能,不斷降低物流與供應鏈運作成本,應當作為商貿物流系統規劃的一個重點,通過物流結點合理銜接不同的物流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物流格局,建立汽車對區域內的集散作用和鐵路對外干線運輸作用的主體物流格局,使公路和鐵路進行合理分工和銜接,使區域物流不斷合理化。
為了與商貿物流發展相匹配,區域物流應積極構建更大范圍的信息平臺,建立以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模式。依托原有的物流信息中心,加快系統整合,建設省級或國家級公共流通信息交換平臺,盡快制定完善物流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規范化標準,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建設,推進物流服務企業、工商企業、物流園區、大型專業市場及公共信息資源查詢系統聯網,加快實現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構建現代商貿物流發展的流通網絡平臺。
按照u201c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統一開放、規范有序u201d的原則,集中發展以現代物流為主導的大市場、大商貿、大流通、大物流發展模式。采取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和多方共建的方式,在港口、交通要道、大宗工業品和農副產品主產區,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中心、物流園區、批發市場,著力打造商貿流通中心,努力形成連接國外、輻射周邊的區域性商貿物流基地。要進一步強化商貿龍頭地位,加快改造提升現有商貿市場,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在鞏固提高傳統交易方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商務代理等新型物流業態,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體,以網絡化、信息化、規模化為標志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形成覆蓋城市鄉村、延伸周邊地區的商貿流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