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外經貿改革因受到出口創匯的經濟目標制約,改革的步伐有時要遲于整個經濟體制改革 但經濟對外開放的總體思路又將外經貿體制推到了市場與計劃經濟體制矛盾沖突的第一線,而改革的對象是原計劃經濟體制和國有外貿企業。下面將外經貿改革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加以敘述。
rn 1、宏觀改革
rn 外經貿改革的初期目標是要在保持計劃體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健全對外經貿的行政管理體制,一方面繼續保持國內經濟相對獨立于世界經濟,另一方面利用國際市場資源解決國內經濟發展的瓶頸。當時的要求是: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學會兩套本領 u201c獎出限入u201d增加外匯收入以支付技術設備的進口是這一時期貿易政策的重要特點。第二階段的改革是在1984年開始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實施的,政策目標是在確保外匯收入的前提下逐步下放計劃權力 最后,通過80年代末90年代初計劃指標和創匯指標的承包過渡,實現了對外貿易宏觀調控方式的轉軌,宏觀政策手段由向創匯傾斜轉為向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傾斜
rn 2、微觀改革
rn 據華誠金屬在線了解,1995年以來,外貿企業經營機制開始發生明顯轉變,由于過去各級政府均下達創匯指標,而外貿企業在出口中,以完成創匯任務為第一位,成本則放在第二位,外貿企業依賴財政補貼來完成出口任務 因此,換匯成本不斷提高,當國家財政不堪重負時,只能通過貶值來保證出口,這就是所謂u201d匯率跟著換匯成本走u201d的現象。每輪的貶值都只能暫時性地彌補外貿企業的虧損,很快地又會由于換匯成本的上升而進一步貶值。
rn 從1995年起,各級政府對于創匯指標的要求減少,財政也無力大規模的補貼,由于外貿企業開始自負盈虧,在既定的匯率水平下,必須通過核算將換匯成本控制在匯率水平以下,而將換匯成本高的產品出口放棄。這就形成了新的機制,即u201c換匯成本跟著匯率走u201d。幾年來的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有力地促進了外貿企業的經營機制的轉軌。后來,外貿企業已開始轉變觀念,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人民幣匯率貶值上,而是希望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所有這些均表明了以往改革的顯著成績,也意味著外貿未來的發展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