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中丹集團的前身系泰興縣化工廠,是原國家化工部核留外匯項目定點企業。她創建于1979年,自1980年投產以來,至今已走過整整28個崢嶸歲月。江蘇中丹集團座落在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昔日這里是水溝縱橫、村舍散落、毫無生機的雜草地。在地方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最初的87名創業者們憑著改變家鄉落后面貌、開創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風餐露宿地擺開了革故鼎新的戰場,他們不計個人得失,也不講物質條件,積極參加艱苦的平田整地工作,堅持自帶勞動工具,自備勞保用品,積極投身火熱的勞動工地。那時的場面是,人不以職務,工不分類別,天不分晝夜,班不分內外,人人連軸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79年底終于建成了占地面積只有1200平方米,年產500噸的對氨基苯乙醚車間。并于80年正式投產運行。然而,好景不長,企業與南京化工廠橡膠防老劑相配套的上游產品因銷路堵塞,故而只生產三個月,就被迫下馬。在這進退維谷的關鍵時刻,廠部背負著全鎮兩萬多人的希望,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組織精兵強將跑市場、覓信息,經科學論證后,作出果斷性決策,調整產品結構,轉產市場暢銷的對(鄰)氨基苯甲醚。不久企業終于柳暗花明,絕處縫生,當年就創產值84萬元,實現利潤11萬元。初見成效的干部員工并不安于現狀,他們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搭上了第一輪發展的快車。經營上以創新意識較強的張正西等同志為代表的開放創新群體,以超人一拍,快人一步的思維,實施走出去戰略,主動參加廣交會和各種涉外貿易洽談會,同時積極與國內外貿公司、外貿口岸建立初步的合作關系,當時他們沖破計劃經濟的種種束縛,大膽地探索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經營方式。在外貿部門的幫助下,很快與日商簽訂了長期提供對氨基苯乙醚的協議。生產上以從田埂上走來的莊稼漢陳中山等同志為代表的一批開拓者,投資18萬元對原對氨基苯乙醚車間進行設備的填平補齊,重新恢復了該產品的生產,從而使企業邁入了外向型經濟的關鍵一步。建廠28年來,中丹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創業、興業歷程,干部員工以企業利益為最高利益,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用奮斗和創新書寫了輝煌的新篇章。回顧28年的發展史,大家都有以下共同的感覺。企業重視科技進步,充分認識u201c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u201d的深刻涵意。企業十分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的引進,無論是在建廠初期,還是在漫長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每年都選送一批有文化、有理想會實踐的杰出員工到相關高等院校定向代培,同時還與相關院校建立長期的院企合作關系,聘請專家教授擔任企業技術顧問,指導和參與技術攻關。80年代中期企業與上海理工大學合作,成功引進了u201c相轉移催化合成對氨基苯乙醚新工藝u201d,此工藝提高了質量,增加了收率,降低了污染,且具有安全操作性。這一工藝結束了我國醚類產品工藝停留在30年代的歷史,率先在國內同行業中跨入了國際先進水平,有力地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久,企業科技人員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又應用u201c相轉移催化法u201d成功地開發了鄰氨基苯乙醚,至此,實現了醚類產品的系列化和規模化。與此同時,工廠也相應成立了實驗室和研究所,從而為改造工藝、開發新品,培養人才創造了必要條件。近幾年來,企業為打造核心競爭力,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通過科技合作平臺,先合創辦了u201c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u201d、u201c中丹藥物研究院u201d、u201c江蘇省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u201d等。所有這些為中丹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誕生和成果孵化均發揮了巨大作用,使中丹的科技貢獻率顯著提升。更為中丹在同行業中形成的不對稱競爭優勢奠定了基礎企業打破單一的醚類產品格局,走多元開發之路。1988年當時的經營廠長張正西同志面對看好的醚類產品市場,并未沾沾自喜,而是深感一場激烈競爭的暴風雨即將來臨,于是以獨到的見解在廠長辦公會上指出:企業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只有打破單一產品格局,走多元開發之路,才能使企業保持長效發展。這一發展新思路得到了及時采納,經過廣泛的市場論證,他取得了上馬還原靛藍的可行性報告,為此,當年從北京染料廠引進了還原靛藍項目,投資538萬元,用146天時間建成年產250噸的靛藍車間。九十年代初期,企業又進行了裝置的技術改造,使這一產品的生產能力提高到年產500噸,進一步增強了出口創匯能力。1989、1990連續兩年企業外貿出口都突破1000萬美元,由此,在全國第二屆出口創匯表彰大會上,我集團成為當時揚州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唯一受到國務院表彰的企業。在這次表彰大會上,集團被授予u201c全國出口創匯先進企業u201d稱號,出席會議的企業代表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李.嵐.清、羅.干、鄒.家.華、陳.俊.生、顧.秀.蓮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并合影留念。同年,企業又榮獲化工部頒布發的出口創匯u201c興化杯u201d獎。近幾年來,我公司進一步加快多元開發步伐,推進量質并舉,繼開發醚類、靛藍產品后,又相繼開發了應用于飼料添加劑和食品保鮮業的乙氧基喹啉系列產品以及外銷產品對銷基苯酚、三苯基膦,包括中慧公司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產品等,它們為譜寫中丹發展的新篇章作出了巨大貢獻。2002年,依托強勁的新老產品,中丹成功地創建為泰興市首家u201c春蘭式u201d企業,完成產值8.03億元,實現銷售7.37億元,創利稅1.1億元,開創了泰興單個企業利稅超億元的先河。企業在多元開發中不斷創新思維,開拓視野,近幾年又先后投入1.5億元創建中丹制藥基地,投入2.5億元創建中丹普濟醫院,實現了跨行業、跨地區發展,并在西部重慶合股創辦兩家企業,一方面擴大了靛藍規模,一方面為靛藍主導產品提供原料,從而接長了產品鏈和產業鏈,保持了長效發展態勢。企業開拓視野,積極創辦合資企業。u201c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u201d這是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精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教導鼓舞了中丹人立志創大業的信心,企業負責人敢于解放思想,突破固有的思維定勢,走外商發財我發展之路。93年3月與合作伙伴香港大豐化學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兆基先生聯袂辦成了中丹首家合資企業u2014泰興泰豐染料有限公司,共同生產銷售還原靛藍,70%的產品由外商返銷國際市場。當時外商投資30萬美元,占雙方合資比例的25%,合資形成了合力,年底獲得了較大的投資效益,外商分紅146萬元,由此增強了外商的合資信心。為提高合作層次,搶抓靛藍商機,94年外商又連同分紅款一起,追加投資100萬美元,與集團共同上馬了一條還原靛藍生產線,使合資股份各占50%,在此后的幾年里,雙方堅持誠信為本,共謀雙贏,連續技改和擴線,目前形成了年產2.3萬噸的生產規模,成為享譽世界的單打冠軍,且國際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靛藍合資成功后,集團先后又與泰國正大集團等外資企業分別創辦瑞泰化工有限公司、元豐化工有限公司、泰華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中外合資企業,目前合資企業經濟比重已占集團的70%以上。出口產品占總產量的65%以上,產品暢銷東南亞、西歐、北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與國外規模客商建立了長期而密切的合作關系,靛藍、四醚、乙氧基喹啉三大主導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分別達到了40%左右。企業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發展的內在動力。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集團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針,不斷加大企業改革改制的力度,努力探索新形勢下的改革新路子,全面構建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體制。集團對當時的10個成員企業采取了拍賣、股份制、抵押承包等六種不同的改制形式,有力地提高了整體運行質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此后不久又以u201c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u201d為目標,全面實施大強并舉發展戰略,積極建立u201c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u201d的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對各成員企業進行了以資產重組為重點的深層次改革,幾年來企業對干部隊伍管理和用工制度管理等也進行了全新的改革,2006年進行了股份制改革,2007年進行了管理體制的改革,引進競爭上崗制度等。由此,強化了大家的責任意識、危機意識。通過改革,也有效地激發了發展的內在動力,增強了各自的進取意識。企業堅持環境保護,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集團認真落實u201c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u201d的環保理念,不斷加大對u201c生命工程u201d的投入,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1999年,投入1137萬元相繼實施了苯胺廢水、含酚廢水生化處理、對(鄰)位酚鈉廢水回收、河道整治等環保工程,實現了達標排放,保護了母親河。進入新世紀以來,企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方面對有污染的項目堅決不上,確保新產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一方面對原有產品全面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努力根治污染,保護環境,并在同行業中率先采用ISO14000標準規范企業管理工作。目前集團已被中國u2014加拿大兩國政府定為環境保護示范企業。我公司積極推進企業的園林化建設,努力把企業建成花園式工廠,幾年來已投資200多萬元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工程,聘請園林專家對中丹的園林建設精心設計,科學布局,廠區內外郁郁蔥蔥的花草樹木錯落有致,廠區環境煥然一新,據統計全集團綠化面積達2.5萬平方米。集團的環境保護工作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曾被評為江蘇省u201c環境保護先進企業u201d。企業堅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打造長效中丹。多年來,企業始終把人才作為是第一資源來對待。全廠上下對u201c人才興則企業興u201d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因此,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每年到人才市場招聘具有化工工藝、財會專業、行政管理、商務英語等各類人才,一方面與高等院校簽訂供需協議,直接招聘本科以上畢業生,另一方面與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密切的雙贏合作關系,聘請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擔任企業的項目課題負責人,以完善和充實企業的人才庫。各類人才加盟中丹后,較好地發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他們有的成為企業新工藝、新技術攻關的主力隊員,有的成為新產品研發的設計師;有的成為管理工作的帶頭人,還有的成為集團的高層決策者。總之這里已成為八方人才實現人生價值的理想樂園。為了使各類人才用得上,留得住,管得好,企業建立了人才激勵機制,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環境,堅持在生活上關照,政治上關懷、工作上關心。近年來企業建起了人才樓,改善了各類人才的居住條件,對他們的生日和婚慶喜事送去美好的祝福,同時對他們個人和家庭遇到的不幸,也送去集體的溫暖,逢年過節公司領導還登門親切慰問;對在政治上工作上積極要求進步的大學生們,企業為他們構建良好的發展平臺,幾年來,一些思想健康、工作努力、學習進步、作風踏實,可塑性強的佼佼者均被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有不少大學生還入了黨,成為企業經濟發展的先鋒隊員。良好的人文管理,使大學生們處處感受到家的溫馨,激發了各自為企業奉獻的熱情,有的大學生分別被評為泰州市有突出貢獻的u201c中青年專家u201d、u201c十大杰出青年u201d、u201c勞動模范u201d,還有的還當選為江蘇省十屆人大代表,行使了參政議政權利。應該說,中丹能夠保持快速發展態勢,主要得益于多年來卓有成效的人才隊伍建設,由此,企業的人才管理經驗也得到了泰州市委和省委組織部的充分肯定企業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實現各項工作整體推進。加強黨的領導是企業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本法寶。建廠初期,企業雖然還是其貌不揚的小字號,但是在上級黨組織的關懷下,同時創建了企業黨支部,歷屆黨支部一班人牢記黨的宗旨,肩負歷史使命,組織員工聚精會神搞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較好地發揮了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支部全面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在支部正確領導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同行業中,企業產品就率先飄洋過海,暢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拉動了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期間,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出口創匯都在當時的泰興縣十六家骨干企業中名列前茅,1988年第一個成為全市的u201c江蘇省省級先進企業u201d、u201c明星企業u201d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和黨的建設的加強,進入九十年代后,企業黨組織先后升格為黨總支、集團黨委,目前集團下設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83名。為打造市場競爭優勢,幾年來黨委大力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精心組織干部員工狠抓第一要務,突出經濟工作這根主線,圍繞大局,服務大局,積極推進各項工作新跨越,2007年集團完成產值18.01億元,銷售17.88億元,利稅1.99億元,自營出口8665萬美元,建廠25年來,首次實現了產值、銷售雙雙超10億目標。集團已被評為江蘇省u201c文明單位u201d、u201c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u201d。在文明創建中,黨委充分發揮工會、團委、婦聯、群團組織在企業的重要作用,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堅持做好u201c雙維u201d工作,引導員工參與民主管理,教育員工遵紀守法,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并以u201c職工之家u201d為教育基地,正常開展各種宣教活動和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弘揚良好的企業文化,使員工陶冶了情操,樹立了敬業精神,增強了法制觀念。由此,也有力地推進了企業的文明創建工作,目前企業已被省總工會授予u201c模范職工之家u201d稱號,黨委被評為泰州市先進黨組織,團委被授予江蘇省先進團組織,集團經警隊和化工廠質監科分別授予泰州市u201c青年文明號u201d、泰興市u201c青年文明號u201d。現在我集團涌現了一大批奮發向上、無私奉獻的先進典型,其中u201c全國勞模u201d一個,省勞模2個,市勞模3個,江蘇省先進外來務工青年1個,泰州市u201c十佳杰出青年u201d1個,u201c中青年專家u201d1個。28年來中丹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經濟實力快速增強,企業規模日益擴大,中丹人在艱苦的崢嶸歲月中,憑著勤勞的雙手,聰明的才智,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托起了揚子江畔一顆閃爍的明珠,回首往事,心潮澎湃,展望未來,任重道遠,輝煌的昨天已載入史冊,更加燦爛的明天仍需我們奮斗不息。我們深知,28年在中丹歷史的長河里,只是短暫的一瞬,發展的征程還很遙遠,來不得半點松懈,讓我們在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使命感,發揚優良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為造就一個更大、更強的國際化企業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