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鋼鐵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國內鋼材市場供過于求
最近幾年,由于鋼鐵價格不斷攀升,使得國內鋼鐵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由于國家取消了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國際市場上對鋼材需求的降低等原因,導致國內外需求減少,鋼材市場供求矛盾日益凸顯。
(二)貿易結構不合理
我國進口鋼鐵產品的技術含量要明顯高于出口鋼鐵產品。例如,2010年我國出口鋼材中技術含量較低的棒線材比重為32.8%,遠高于進口4.2% 的比重。這種低出高進的貿易結構,是由當前我國鋼鐵工業所處發展階段決定的,也會對我國資源環境造成極大的壓力。生產低端鋼鐵產品消耗的能源、水資源和排放的污染物都要高于高端產品,我國大量生產并出口低端鋼鐵產品不利于低碳環保經濟發展。
(三)國際貿易爭端頻發
近幾年來鋼鐵行業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僅2011年,我國鋼鐵及鋼鐵制品出口就遭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立案9 宗,其中俄白哈關稅同盟2 宗,美國2 宗,歐盟1 宗,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巴西各1 宗。2006 年中國由鋼材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鋼材進出口貿易順差達到64.2 億美元。但與此同時,大幅增加的出口引發歐美政府和鋼鐵業界對我國的關注。僅2006 年一年,就有11個國家對我國鋼鐵業進行了近30 項、涉及金額達9 億多美元的反傾銷調查。在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歐美經濟出現重大問題,企業的銷售、利潤下降,失業率上升,由此引發了地區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鋼鐵企業遭遇國外反傾銷訴訟更是頻繁發生。2009 年12 月3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對我國石油鋼管征收約10-16% 的重稅,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對華貿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
近幾年來歐美鋼鐵行業發布了多份報告,指責中國政府利用政府補貼等方式,扭曲了市場競爭關系。這些報告中多數屬于不實之詞或誤解,但也有部分是事實。比如其指控某些地方政府給予國有企業財政補貼,多有上市公司年報中有關披露為證。這些政策的出發點是基于我國的能源、資源戰略,限制u201c兩高一資u201d產品大量出口,阻止生產初級產品的行業向我國轉移。但這些政策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入世議定書》)存在沖突,被外國同行指稱為u201c扭曲鋼鐵生產成本、國際競爭力和國際貿易u201d進而株連到下游用鋼產業。近日世貿組織已駁回我國對歐、美、墨三國指控我限制焦炭等原料出口違規的上訴,要求我國取消對這些產品的出口限制。
(四)鐵礦石價格受制于人,缺乏定價權
近年來,每年的鐵礦石貿易談判都陷入僵局,在2010 年6 月20日結束的鐵礦石談判中,我國鋼廠又一次被迫接受了國際三大礦業巨頭鐵礦石原料19% 的提價協議,使得我國鋼鐵工業協會7 月份進行的統計,上半年我國對進口鐵礦石依存度達到了5 3 % 。
(五)產業結構問題
盡管我國鋼材產量連續多年世界第一,但是產品的技術含量與歐美國家相比還相對落后,同時存在著產能布局不合理和產業集中度低等問題。前者導致了各地區重復建設一些低附加值的項目,資源浪費嚴重;而后者則使得企業無法實現規模經濟。由此導致近幾年中國鋼鐵產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結構問題:一方面,低檔次的普通建筑用材產量過剩;另一方面,高技術含量的板材類鋼鐵產品卻因產量質量和價格等因素從國外大量進口。
(六)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大
由于我國鐵礦石資源不足,人均鐵礦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2%。與國際先進鋼鐵制造國相比我國鋼鐵行業普篇存在能耗高、物耗高和污染高等問題。資源約束日益顯現,環境壓力日益增大,不利于我國鋼鐵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議及對策
(一)政府層面:
首先,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遵守世貿規則,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盡管我國已經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了改革,經濟的自由度、市場的開放度、私有化的程度已超過某些所謂的市場經濟國家,但在實際運行中,政府對企業的干預仍存在。只有進行深層次的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才能改變西方國家的看法,取消對中國的一些歧視性規定。
其次,調整 產業結構、優化鋼鐵布局。我國要積極學習其他國家政策制定的法律經驗,推行政策的法律基礎,完善法律體系,在發展鋼鐵行業時也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鋼鐵行業是高能耗的行業,其對環境的破壞是非常大的,因此要盡早的出臺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賞罰分明,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這樣其強制性更大,執行起來更有力度。要加快新技術的產業化,使其能盡早的轉化為 經濟效益。
再次,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主動對外溝通,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我國政府應當積極同外國政府進行交涉,加強對外宣傳和溝通,同有關國家達成協議,穩定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為中國企業創造有利的貿易環境。
(二)產業層面:
首先,加快聯合重組,促進有序發展。我國既是鋼材生產大國,也是鋼材消費大國,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作好鋼材出口貿易,搞好產業結構調整是必要的。高附加值的產品尤其是優質鋼材是國際鋼材市場競爭的重點,也是我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鋼鐵工業應進一步實施大型優勢企業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支持優勢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鼓勵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繼續推動本地區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減少鋼鐵企業數量,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其次,加強政府、協會和企業間的對話,構建完善的鋼鐵產品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目前已建立的中美鋼鐵對話、中歐鋼鐵對話、中韓官民對話等交流機制很好得促進了國外鋼鐵行業和我國鋼鐵行業間的相互了解,對減少雙邊貿易摩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企業層面:
首先,加快技術進步與創新,解決高端鋼材不足。在未來的發展中,鋼鐵工業必須加快技術進步,通過產業升級、產品研發、生產工序的改進等措施進一步優化我們的產品結構,進一步擴大國內外的市場份額。鋼鐵企業首先要保持粗鋼產量以共贏國內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和高鐵、船舶建設,在此基礎上要把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到優質鋼材的研發和生產中,使我國鋼材出口結構有所改善和提高。現代企業文化建設強調團隊精神,在日本大型鋼鐵企業中體現在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上。
其次,改變經營觀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品升級換代。要優化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生產成本,變u201c以廉取勝u201d為u201c以質取勝u201d。要實施u201c科技興貿u201d戰略,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以品牌贏得較大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要改變國內u201c薄利多銷u201d的戰略,將價格競爭轉為非價格競爭,在質量、售后服務和包裝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
再次,開發新興市場,實施市場多元化,積極探索和時間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實施u201c引進來u201d和u201c走出去u201d戰略相結合。u201c引進來u201d就是企業要大膽、合理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融入跨國公司的國際生產網絡體系中,從而減少貿易摩擦。u201c走出去u201d就是通過對外投資,就地生產、銷售,繞過貿易壁壘。實施出口區域多元化,開拓新興市場,分散市場風險,是許多企業實施u201c走出去u201d戰略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避免貿易摩擦的重要途徑。
最后,推進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鋼鐵產業的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話語權。同時,要適度增加u201c戰略性u201d進口,減少貿易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