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貿一體化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有產物,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在對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的管理上本來就是一體的。新中國成立以后,出于各種歷史原因,對外貿易在新中國經濟中所處的地位不斷發生變化,由此也導致內外貿兩者之間的地位不同,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內外貿管理體制的演變。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傳統的內外貿分割管理已不再適應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要,分割管理影響了統一大市場的形成,也阻礙商業流通的發展;同時,受金融危機影響,外貿出現明顯下滑,短期難以恢復,經濟增長著力點開始向國內消費市場實行戰略轉移。我國根據經濟發展需要,提出了內外貿一體化這一概念。把握內外貿一體化的內涵,在具體操作層面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觀念一體化。我國已經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在于開放和競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輔以必要的宏觀調控,讓各市場主體在開放的競爭中優勝劣汰。要實現內外貿一體化,解決長期以來的分割局面,必須首先從觀念上突破根深蒂固的內外貿分割的傳統觀念,以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的統一協調來取代過往的內貿與外貿互不相干的分割觀念。在把握這一問題時,關鍵要從商品交換經濟開放性的本質特征來理解市場經濟的要求,封閉和分割不是市場經濟。同時,開放不是單純的對外開放,對內開放同樣重要,在加大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的同時,要堅決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諸侯經濟的割據局面,從觀念上引導和突破,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自由流通的開放性大市場。
第二,體制一體化。觀念調整是基礎,體制建設是重要保障。在認識到開放經濟條件下內外貿一體化的重要性之后,體制改革上的跟進是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的關鍵。2003年的商務部成立,從宏觀上確立了內外貿管理機構的存在,各地省市也相應開始了相應機構調整,這一過程雖然尚未完成,但總體上保證了外貿與內貿統一協調發展的外在機制要求。同時,在建立內外貿一體化管理體制時,要充分注重建立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支持、相互聯結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等方面實現一體化,實現兩者的互通與互動,不可再偏廢其一,造成u201c輕外貿、重內貿u201d或u201c輕內貿、重外貿u201d的任一局面出現。
第三,經營一體化。就目前來看,我國內貿、外貿企業各自獨立經營,內貿企業只做內貿,外貿企業則專做外貿,相互缺少溝通與合作。因此,要解決內外貿一體化問題,在具體層面上可以考慮從經營主體上實現一體化,原來的內貿企業可以搞外貿,原來的外貿企業也可以做內貿,打破內外貿企業各自畫地為牢的分割局面。在法律和政策鼓勵內外貿企業經營一體化的同時,也應支持經營主體多元化,允許多種所有制、多種行業企業進入內外貿業務當中,為民營企業、制造商、物流商及其他領域的經營者順利進入創造便利,豐富內外貿市場經營主體成分,活躍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