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形式的發展大致分三個階段,一是前資本主義的自給經濟占統治地位階段,二是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商品經濟發展階段,三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達商品經濟,即生產社會化階段。
1) 前資本主義階段
在前資本主義時期,自給經濟為主,生產直接為了消費,貿易主要是為了統治者和剝削者的消費。
2)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商品經濟發展階段
明清之際封建制度進入末期,自給經濟開始瓦解,商品經濟明顯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尤以東南沿海最為顯著。這一時期,貿易形式也發生了重要變化,即開始從剝削者所占有的剩余產品和小生產者剩余產品的貿易和商人獨立運動的貿易所需要的形式轉向發展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所需的貿易形式。
這一時期貿易形式的主要發展有:
3)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達商品經濟階段
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到發達的階段,商業資本成為社會總資本的有機組成部分而與生產資本、銀行資本并立,它已不是獨立于生產之外,是通過自己的媒介活動,去組織作為商品生產的繼續和前提,作為資本主義再生產必然過程的商品流通。它不止實現剩余產品的價值,而且實現包含剩余價值在內的價值,并在競爭的基礎上按照平均利潤率的規定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這種變化使得貿易形式發展重大的變化,不過,在初期、成熟期、高度發達期,貿易形式還是有極大的差別的。
馬龍龍.《貿易經濟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