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地理方向分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世界各國和地區及國家集團與一國的貿易額在該國的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國的市場分布狀況及其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及國家集團的經濟貿易聯系程度。例如,我國大陸地區2006年前10位的貿易伙伴分別為:歐盟、美國、日本、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東盟、韓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印度。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歐盟、美國和日本。與它們的貿易分別占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的15.5%、14.9%、11.8%。由此可見,發達工業國家和地區仍是我國最主要的貿易對象和伙伴。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的貿易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及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例如,在附表2.1中看到,中國在世界貨物出1:3中的位次由1997年的第10位迅速攀升到2002年的第5位。這說明,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近年在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