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導向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市場導向型的區位選擇主要是規避貿易保護和貿易壁壘以及開辟新的市場。雖然我國加入了 WTO 組織進行國際間經濟交流,但是關稅、配額以及非關稅等貿易壁壘仍然限制了我國的對外貿易。同時,國內市場很多產品都面臨著市場飽和、生產過剩等現象,其市場需求呈下降趨勢,為了尋求生存之路,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將產品轉出到國外,不僅能夠解決生產過剩的現象,而且還可以拓展市場。對于新產品而言,同時占領國內和國外市場,企業就可以在產品生產的初期獲得領先優勢,得到豐厚的利潤回報。這類型的區域主要集中于東南亞、中東歐國家,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地理位置臨近,市場規模與增長潛力大、勞動力價格低;而中東歐國家市場規模大,產品競爭力強,且對中國企業設置較多的貿易障礙。
(2)資源導向型:資源尋求型的海外直接投資主要目的是尋求國內稀缺的資源以及維護原料來源的穩定性。我國對于石油、鐵、銅等自然資源需求旺盛,雖然我國的自然資源豐富,但是仍然存在缺口,投資于資源豐富而資金緊張的國家是我國尋求資源的主要方式。此外,一些使用進口原料的企業因為防范國際原料市場供應和價格變化帶給企業的不良影響,往往考慮在原材料生產國生產該產品。在這一類型下的直接投資主要區域集中非洲、中亞、西亞;石油、鐵、銅等資源豐富的拉美國家。
(3)技術導向型:我國現階段的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后,為了縮短與發達國家技術水平的差距,引進能夠應對國內激烈競爭的技術,中國企業一般都會采取跨國并購等海外投資的方式,吸收學習國際先進技術、了解國際技術最新動態,并引進我國在進行本土化之后,推向市場,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這一類的區域選擇主要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因為他們有較為高端的技術,主要集中于經濟發展、科技水平較好的北美、日本、澳大利亞、西歐國家。